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动态研究
摘要:本文对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动态研究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政治素质方面
首先,初中生缺乏较强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集中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至上,这也成为了考核初中生理想道德信仰的主要途径和指标。通过初中生对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看法和想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初中生对社会、对祖国的态度。但是笔者在针对“你平时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者网络节目”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初中生选择了新闻类节目,而接近半数的学生选择了综艺类和影视类节目,喜欢看科教类节目的初中生更是比例不足20%,由此可见,当代初中生对国家的关注远远不足,他们的政治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怀都比较淡薄。
其次,初中生缺乏强有力的个人信仰。思想指导着一个人理性的看待世界、宏观的对待问题,影响着一个人办什么事或者怎样办事,思想引导着观念,观念影响着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初中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产生模糊或者偏颇的可能,因为他们自身在知识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笔者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初中生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笔者在针对“是否相信算命”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三分之一的初中生秉承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有一小部分初中生认为算命很灵验,这普遍说明了初中生在个人人生信仰上的缺失和迷茫。
1.2道德素质方面
首先,初中生缺失应有的道德责任感。初中生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人格品质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是以道德责任感为核心的。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对家庭、社会和集体主动施以应有的作用,这样他们对家庭、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才能够得到提升。笔者针对初中生提出了一个假设问题:“假期中你的父母感冒了,而你需要去补课,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感冒并不是大病,不需要自己做出特别的努力;三分之一的初中生认为应该劝说父母到医院看病或者去药店买药;仅有百分之二十的初中生认为应该自己去替父母买药,并在家照顾父母。
其次,初中生的道德理想偏向于世俗化。初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亚道德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初中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倾向于偏向个人利益。笔者在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意见征询,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做班干部或者对做班干部有什么想法时,发现只有3名同学愿意当班长和团支书,18名同学根本不愿意当任何班干部,19名同学愿意当小组长或者课代表这种“小官”。笔者在调查原因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当班干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因此他们不愿意为集体奉献力量。结果表明,初中生在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二者发生矛盾时,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
1.3心理素质方面
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逆境之中能否战胜心理压力,自己进行负面情绪的调节,它主要衡量的是一个人对逆境的耐力、容忍力、战斗力和适应力。在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养中,心理承受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和学习能力同等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能力。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处于一定的逆境和负面情绪之中时,初中生表现出来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弱于其所在年龄阶段应该能够承受的压力。
2、解决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的主要途径分析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在初中阶段,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反应在教学效果之上。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始终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道德教育就是道德知识的传递,尽管他们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但是都收效甚微,对学生的观念的影响和启发比较小,这是因为初中教师总是试图将道德知识以真理的形式并运用精确化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但是道德是一种认知和观念,是一个人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综合,它并不是一种可以直观传达的知识和技能,道德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价值观念和态度理念,它需要作为学生的个体去理解和体验,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和接受。因此,初中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要意识到道德教育是价值引导教育,是促进学生进行道德自律的教育,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和在线,它需要受教育者亲身的体验。道德教育只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够转化为学生坚定的信念,并最终转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次,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形式,传递与时俱进的教育题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第二,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要善于在家庭里制造民主氛围,要与孩子平等交流,要让孩子拥有自尊和自信,平等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对家长敞开心胸,才会主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和谐、健康、民主的家庭德育环境。家庭环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家庭人文环境、家庭行为环境和家庭物质环境。这其中家庭人文环境对初中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一个家庭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的道德素养。一个人能否成为心理健康、审美高雅、人文素养高尚的人直接受到其家庭人文环境的影响。所以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设民主、平等、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得家长和孩子能够平等的沟通和互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心;其次家长要以健康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
第三,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离不开社区的重要作用,社区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平台,社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作用有利于消除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思想道德教育更具实效性,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社区应该做思想的引领者,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全国和当地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方式处理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矛盾,以积极向上的地方文化巩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程银亮.浅谈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
[2]李贵兵.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杨根乔.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