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1/26 阅读数:233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摘要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加强德育教育的途径、美化德育教育的环境以及加强师资力量是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德育是学校各育之首,在学校教学中处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在当前社会变革中,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使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打下扎实、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成为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德育教育途径单一

一方面在途径上是以品德课的方式孤立地进行的,不能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普遍采用榜样示范法、说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而情感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使用较少。当代学生接受的德育形式,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娱乐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教学等。中小学老师往往对这些形式认识不足,使用单一、死板的形式,结果造成了品德知识与行为的割裂。

1.2对德育教育的环境不够重视

在社会环境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暴力和黄色信息逐渐模糊了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在家庭中现在的小孩有的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而使有的孩子从小形成了极端的自私自利心理,事事要以我为核心,不懂礼貌、不懂规矩、自律意识差。而且父母大多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只对学习好不好关心,完全忽略道德教育。

1.3缺乏严谨的师资力量

教师的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德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道德教育能力低下是教师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障碍,大多老师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部分小学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在教学及管理班级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以自我为核心、自以为是、不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等,除了教书,完成教学任务外,谈不上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2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2.1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没有办法依靠哪一个学科来进行,它需要在对小学生日常的各门课程以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强化,具体的讲,首先要在小学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必要的,对各科教学发出德育要求,注重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老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经验分享”等方式来实践课文的要求,充分发掘各科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其次,要在学校的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学校可以把德育融进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如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娱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小红帽”、志愿者、希望工程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教育。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板报、广播电视、学生组织的交流刊物等传播手段来为德育造声势扩影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得到锻炼,学习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学习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

2.2美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德育教育氛围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美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是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具体措施上,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不同的校园环境对德育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校园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自然环境两部分。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软件,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班风上。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与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特色分不开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班风相对与校风而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更直接更具体。因此,学校应注意挖掘、整理保持发扬学校的优良学风和传统校风、以及优良的班风。校园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硬件,包括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优美整洁的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品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创建和谐的德育社会环境。学生的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学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时时刻刻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因此,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单靠学校是不可能做好的。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各级种类学校之间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一种良性的循环,开创学校德育的良好局面。这样,德育的多种效能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2.3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无以替代的作用。他们思想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们受到的影响最多、最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依靠全体教师的努力,把德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要强化教师的“灵魂工程师”意识。“灵魂工程师”是社会对教师的责任要求。做好德育工作是教师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担当起这份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诚报效,是教师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圆满实现。所有教师都应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的角度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其次要提高教师进行德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应具备科学育人的能力。因此有学者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提高德育能力开辟可行的渠道: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应当把德育理论和方法作为重要的内容。市、县、区、校都要像抓教学研究活动一样,层层建立德育研究活动制度。

参考文献

[1]夏红艳.浅谈新形式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郝普耀.对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生教师培训,2005(4).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