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三生教育进入小学德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1/21 阅读数:206

三生教育进入小学德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小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学课程开设中的一个最重要且必要的阶段,“三生教育”的提出,无疑是给小学的德育工作投掷了一个良好发展的契机。本文试图从德育教育的本质与“三生教育”的内涵、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的联系以及“三生教育”进入德育课程的必要性三个方面分析将“三生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结合并纳入小学德育课程的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与可行性建议,旨在为丰富小学德育课程内容、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生教育;德育教育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目标是使人认知、体验、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生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引领未来发展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阶段和在成长阶段中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更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就像天使一样,人生和思想都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执笔在上面勾勒出他们人生重要的开始。而“三生教育”是罗崇敏先生在20085月考察云南省学校教育工作时提出的,他明确指出:“三生教育”就是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他说,“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三生教育”的提出恰当的将小学的德育课程发展推向了巅峰,为这张白纸提供了最好的颜料。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找本文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溯源法:利用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德育教育和“三生教育”相关的基础资料,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真实的资料支持。逻辑分析法:对查找和整理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小学德育教育的本质与三生教育的内涵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如果学校只是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那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小学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德育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因此德育教育应从人的本性和实际出发,首先应当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切人性的完善。“三生教育”从内涵上看,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三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三生教育”是对主体的认识和行为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和行为实践过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二是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2.2小学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的联系

小学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告知他们生存、生活、生命的本质,而云南省提出的“三生教育”恰恰就是指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它不仅仅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生命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命,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从思想上建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明白在全国哀悼日,国旗缓缓降落的那一刻,生命的尊严冉冉而生的那种激动;生存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存,提高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打破中国传统的溺爱思想,使学生从自身认识生存的独立性,明白个人的生存需要自身的努力;生活教育就是要学生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使人成为人。使每个学生了解生活的真谛,懂得感恩生活,学会生活。

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有不谋而合的出发点和相似的内容,“三生教育”不但传承了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与我国教育现实相结合,更是实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想武器,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2.3“三生教育”走进小学德育课程的必要性

学生的智商固然需要提高,知识固然需要积累,但他们的情商更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一个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爱生活的人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未来。“三生教育”正是以学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让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德育教育的本质也是如此,而作为提出“三生教育”的倡导者云南,在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都已有收到较好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可见,把“三生教育”纳入小学德育课程中将势在必行。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三生教育”要通过课程来实施,才能更好的传递其内涵和真谛,而“课程”(course)在英语中,与“过程”、“跑道”同为一词。“三生教育”的课程何尝不是“跑道”,“三生教育”又何尝不在意“过程”对应的结果,它最终也要以德育内化到每个学生生命之中。惟其如此,“三生教育”才真正“润物细无声”,真正使人生受用。二者的结合将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大突破,课程改革一直是国家教育部推出的重要发展措施,三生教育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也从方法和思路上丰富了其内容和目标,为国家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实施渠道和分支,更使小学德育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分水岭。

3.2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1)全校教师深入学习“三生教育”内容及重要理念;(2)将“三生教育”理念与学生家长互相沟通,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班主任以“三生教育”理念为工作思想,采用实例和结合时事政治剖析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从身体力行中加深对三生教育的理解;(4)及时了解全校和各班“三生教育”工作开展状况,以学生为主体,将德育教育与“三生教育”紧密联系,结合地域特色以及各地区实施效果分析调整本校“三生教育”课程进行进度。

参考文献:

[1]欧阳康.生命教育的前提性反思:由云南“三生教育”引发的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4).

[2]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1).

[3]曾勇.“三生教育”之生命意蕴及意义课堂[J].昆明学院学报,2009(4).

[4]梁涛.浅析生命教育融入校园的价值取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