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应理性指导学生有效认识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结构,能够自主探寻解题方法。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学习和教学理念两个常见问题出发进行论述,探讨了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高考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但就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使其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1、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学生逻辑思考的引导,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和掌握数学思考方法。但现实中,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仍像初中一样习惯性跟着教师“转”,对学习抱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最终导致数学学习思维障碍的形成。
1.2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
虽然新课改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和践行,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动因和意义,对数学问题的讲授仍套用固定思维模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葫芦画瓢”抄录式的学习方法。课上被动听讲,课后又无法及时巩固、总结,只是赶着完成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数学知识体系中不同知识点、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
上述这些问题都将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知识记忆和习题练习变成负担,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忽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导致素质教育改革成果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可行对策
2.1明确新课教学目的,巧妙设计探究过程
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支撑,还要站在启发学生的角度上,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新知识。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革新教学理念,明确新课导入的目的,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掌握新知识”展开教案设计。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学重点不仅是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分析,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合理拓展,以加速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学生既能复习回顾旧知识,又能对“三角函数”的内涵、定义及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巧妙铺排探究过程,实现启发目的。又如,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带学生回顾一些像“向量共线基本定理”这样的基础问题,再导入本节课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同时,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2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要想保障学生对数学持续学习热情,教学必须结合其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与日常体育运用结合进行导入:“牛翔同学为参加5000米长跑比赛,制定七天的训练计划,第一天至第七天分别跑:5000米、5500米、6000米、6500米、7000米、7500米和8000米。”由此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出等差数列差、“前n项”的和,最后推导出“Sn”。把抽象的等差数列带到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公式,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对生活的实际价值,缩短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差距,进而更有兴趣、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2.3结合信息技术,巩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积极开展一系列数学实验、研究活动,开设能够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应用便是其中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拓展数学教学的资源,丰富教学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可借助计算机软件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引导其自行观察与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怎么变化,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观察、最终推导出结论。
3、结语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钻研与探索中发展智力,学会用数学思想来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广大一线教师要深入理解数学新课程的目标,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20):47.
[2]陈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文理导航,2015(26):5.
[3]刘华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