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人文素质培养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7/8 阅读数:383

人文素质培养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人文素质培养能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论述,其直接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广泛开展对各种,二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二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二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健词人文;人文素质;校园环境;心理健康

1、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而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需要健康人格来保证。人格决定了个体生活方式,是个体生活成败的根源,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人文素质,它主要包括四个方而的内容:C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而实现人文素质培养对策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关键。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而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而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文教育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全而素质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虽然以职业为导向,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能忽略,否则就会沦落为岗前培训机构,失去了教书育人的大学精神的意义。中职院校追求的是“技能为本”,在中职教育目前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任然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势必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中职教育应该比普通高等教育更需要人文教育,原因就是中职院校建校时间普遍比较短,无论是校园建筑历史文化还是校园教育历史文化都相对薄弱一些,与综合大学比较更缺乏传统的人文教育;中职院校发展历史都相对比较短暂,很多时候只看到了短期的办学效益,而忽视了长远性;中职院校长期与企业文化交织在一起,在实用主义的职业文化下很容易迷失校园人文精神的定位,所以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培育显得更加迫切。

2、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多数的研究认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总体来说,中职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如下: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人际交往困难、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感情困扰及以后的就业问题等,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症状。针对目前中职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又存在着“重行为训练,轻体验内化”的现状(张大均,2004)只是强调认知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情感的熏陶与培养。长此以往,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会愈演愈烈,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实行专题训练、咨询辅导就显得涉及而狭窄,而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对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导,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文素质培养可以通过具体课堂体现出来,它们两者之间的衔接可以构成学科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同时积累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材料。

3、人文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路径研究

通过人文素质培养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其直接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是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的人文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而:

第一、中职院校要改善办学条件,就要在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中职学生自身独特的优势,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第二、开设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第三、加强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第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有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建议从人文素质培养相关的以下几个方而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疏导等方而的工作。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建设中职院校积极课堂环境。第三、加强感恩人文教育。

首先,在课堂上、课余生活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完善人格。尤其在一些人文类、艺术类的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要求与审美素养。从学科渗透角度来讲,这些优秀作品中都集中反映了艺术形象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魅力,通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方而,人文类的课程自始至终关联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借助教材的感召力,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引导她们感知课文内容,挖掘作品中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精英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健全人格。

再次,通过活动课、专题讲座、答疑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受挫教育和意志力教育。由于人文类作品本身固有的审美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靠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意志品质,人格魅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人生价值。

最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也能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实施。教学心理环境既包括人际环境又包括课堂教学气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友爱、互助的同伴关系;活泼、开放的课堂气氛都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高尚品质的过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构成了当代与未来教育支撑人的素质的四根支柱,而哪一根支柱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这块基石。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中,我院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融合。一是将地方传统文化加入相关科目的授课中。二是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播站、板报、宣传栏传媒载体开辟专栏宣传武威历史名人、武威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发展史、武威的民风民俗等。在图书馆开设武威地方传统文化专栏,收藏一批有关武威地方传统文化的系列丛书向学生介绍武威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三是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展开科研活动。在校教师可根据个人兴趣展开研究,学生也可通过研究性课程学习来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四是利用学生社团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举办各种各样的与武威地方文化有关的学术讲座与报告,让我院学生了解武威地方文化。五是修建蕴含地方传统文化的建筑物。在物质设施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符码,比如可将铜奔马的雕像,邑人牛鉴“天下文明”等匾额置放于校内。六是举办旅游文化节。学院可利用旅游专业的优势与旅游部门联合举办旅游文化节。它既充分利用了我们的人才优势,又给我们的学生找到了实习实训,锻炼自我的好渠道;它既是学生、家长了解武威地方文化习俗,游览旅游景点的好机会,又是宣传武威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武威的旅游业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营造了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势,通过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积极健康的活动文化,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挖掘了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爱斌.浅议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三位一体[M].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福建厦门.

[2]武威职业学院校园网资源.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和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4:480-481.

[6]林同华.美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