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形成强烈的素材积累意识,使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优美的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素材积累是语文写作的前提与基础,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写作的内容相对空洞,缺乏可读性,因此教师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就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策略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成功写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好素材的积累,从而在写作时做到文思泉涌,写出能激发人们阅读兴趣的好作文。作文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用书面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属于创造性和综合性的语言活动,但是许多高中生缺乏生活经验,素材积累相对贫乏,导致作文的可读性差,降低写作教学效果。当前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意识,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意义
语文写作是高考语文中的关键,素材的积累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功与否,对高考语文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从平时出发,注重课下与课上的相互结合,对素材的发现与积累加以时刻关注,使学生善于体验和观察生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质,为今后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通常素材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具有不系统、零碎、宽泛和复杂等特点,是作者搜集的生活材料,而写作又是对素材的占有,不是按生活原样加以照搬,因此写作的素材极为丰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相对有限,而阅读是一个长期且耗精力和时间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在积累素材时善于选择和鉴别,以此积累到有用与丰富的素材,促进自身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策略
2.1大量阅读,博览群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适当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做到博览群书,学有所获。语文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宽视野,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倡导学生积极阅读优秀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名人传》、《平凡的世界》和《骆驼祥子》等,从中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当然教师可以适当安排阅读课,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鼓励学生准备作文素材本,在阅读过程中摘录下优美的片段或语句,对其意蕴与内涵加以体会,有效积累写作素材,扩大知识量和积累面。积累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背诵,有选择性背诵积累本上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写作提供素材,保证写作的文章论之有据、言之有理。
2.2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写作是以丰富的情感和素材为基础,只有保证素材的丰富,将生活的情感与经验融入到写作中,才能写出高品质的文章。首先,重视第二课堂。新课标指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应学会运用传媒、网络、文件、报刊和图书等不同的形式来获取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传媒技术被学生所熟知与运用,如电视等,有利于学生获取和体验丰富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让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具有清晰的认识,主动关注身边的生活动态,并鼓励学生从电视上学习简练的口号,将其运用在作文中,确保写出的文章更为新颖。其次,走进生活。文章犹如溪水,生活犹如源泉,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也是一种教育,学生身处写作的源泉中,因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生活,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对生活中的丰富情感加以感受及体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整理积累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般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知识,如歇后语、俗语和谚语等,学生用心记忆与体会生活,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在作文中,可以增添文章的色彩,写出高水准的作文。
2.3立足课堂,回归教材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很少思考如何在用的时候“不少”。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要求学生具备积累意识,对课文内涵加以充分挖掘,从文本解读、时代背景、单元主题、课下注释等方面来进行积累,继而创作出丰富而有内涵的文章。第一,专题素材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整理,如同一类型作品、同一时期作品、同一作家的作品等,使学生具备整体的概念,做到专题素材的积累。例如:将《<孟子>二章》和《<论语>七则》相结合,使学生对儒家思想加以全面理解,在关于道德修养的主题写作中适当运用这些素材。第二,教材的深度挖掘。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具有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加以深入挖掘,将其有效运用在相关主题作文中。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可以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高远志向,教师则适当补充毛泽东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写“爱国”和“志向”的相关作文时可以利用这些素材。总之,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还能达到素材积累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高效运用。
2.4从自然环境和游戏中积累素材
花鸟虫鱼、河流树木、山川大地等景物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大小、气味和颜色等,因此学生可以从大自然中接触到丰富的知识,积极观察事物,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与积累素材,形成善于和乐于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游戏深受学生的青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积累一定的素材,达到娱乐身心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游戏的积极意义加以挖掘,为学生创设不同形式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展示内容和交流成果,通过文字与口头的形式来积累素材,为写作能力的提升作好充分的准备。
2.5加强归纳整理,注重语言积累
由于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紧且试题量大,学生在考试中易出现紧张的情绪,因此在作文写作环节难以及时调用平常积累的素材,导致语文考试失利。一般学生日常积累的素材相对繁杂,而语文考试要求学生的写作素材简洁清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平常积累的素材。从题材方面来进行归纳整理,如情感志趣、处世为人、成长奋斗、人生感悟、道德修养等;系统整理与典型人物相关的素材,如苏轼创作的诗歌,“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展现着他的乐观;“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着他的超然。学生可以重点把握和灵活运用这些素材,继而写作出高质量的文章[6]。另外,词汇量积累是语言积累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广泛和强大的词汇量,才能保证写作用词的生动性及准确性,提高文章质量。学生语言功底对文章的表达层次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学生不仅要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加以重视,还要关注语言的积累。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需要让学生高度重视教材语言,注重语言的积累,适当积累教材中表现力强的段落或词语,积极学习与效仿文章中干脆简练的语言表达、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等,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功底和写作水平。
3、结束语
总之,素材的积累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作用,立足课堂,回归教材,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和游戏中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加强归纳整理,注重语言积累。这样才能使学生克服恐惧作文的心理,摆脱写作难的困境,善于从生活和教学等方面汲取营养,积累到丰富的作文素材,形成系统的素材库,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促进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朝晖.浅析高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J].学周刊,2013,29:177.
[2]雷士超.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56+58.
[3]梁大伟.关注多彩世界丰富写作素材——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5:48.
[4]张忠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材料积累[J].学周刊,2014,07:189.
[5]刘文娟.探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J].学周刊,2014,17:160.
[6]马秀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学周刊,2014,2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