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其他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获奖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域下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5/25 阅读数:387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域下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智力因素培养,而严重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上,非智力因素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巨大的影响。只有处理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真正做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才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生只在乎知识点的识记,无法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精髓,使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智力因素培养,而严重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上非智力因素不仅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影响,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非智力因素概述

1.1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智力特点的综合,它包括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与智力因素相对应,存在着非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概念。1983年,我国学者燕国材教授所写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了国内教育学界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作用的重视。他认为,“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这是就其广义来说的。从狭义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而言”。团根据燕国材教授的观点,本文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即与思想政治课堂上智力活动有紧密联系并影响思想政治课学习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思想情感、意志和性格。

1.2非智力因素的特点与功能

要想对非智力因素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认识它的特点。意向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非智力因素的意向性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时具有明显的意识倾向性,它决定学生肯不肯、想不想、愿不愿跟随老师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习得性,非智力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平时的社会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后习得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非智力因素的习得性常表现为,经过思想政治课的系统教育,能使学生习得诸如高尚的品德、浓厚的兴趣、坚韧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稳定性,“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组成。”川就拿情感来说,一个人这一秒可能对这件事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而下一秒对另一件事则是无精打采、毫无兴趣。可以看出,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相应地,一个人的兴趣、意志也是这样。非智力因素的这种不稳定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常表现为,一些学生不能长时间保持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遇到学习中的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坚韧的意志。同时,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三种基本的功能,即动力功能、维持功能与调控功能。动力功能,实践具有能动性,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动机的。比如,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荣誉感与成就感等都是其积极主动、努力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荣誉感与成就感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促进作用都是非智力因素动力功能的具体体现。维持功能,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有些学生遇见困难会选择放弃,有些学生则会迎难而上。这就取决于学生意志力的强弱。而这里所说的意志力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维持功能的体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依赖于非智力因素的维持功能,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较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成长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调控功能,即非智力因素能调节与控制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表现,具体表现在:保持积极心态,调节活动情绪,化消极为积极;控制有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因素,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与消除。

非智力因素的各种功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每个功能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它的培养需要一个平台。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其可能性吗?如果有的话,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又是什么呢?

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性

2.1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可能性

政治课教材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中课程设置中,政治课本身包含远远超过其他课程的非智力因素内容,它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一条件决定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实可能性。政治教材中的“名人名言”、“漫画图示”、“故事资料”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的道理。这些资料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转变为容易理解的道理,便于学生接受,而且通过生动的事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促进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往往通过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着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一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政策为思想政治课培养非智力因素提供了制度支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同于原先仅仅只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它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川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心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由原来注重学科知识的识记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由原来注重培养学生智力能力转变为兼顾非智力因素培养。

2.2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成功需具备三个因素,其各占的比例为:智商2000,环境、机遇2000,情商、非智力因素60 0 o o "}}}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情商,或者说非智力因素,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爱不爱学习这门课程的问题。

有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促进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辩证统一的,前者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反过来,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反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对英语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他就会乐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英语上,并把英语作为长期学习、不断追求的目标。非智力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中生确立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地努力。

有助于改善学生厌学现象,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中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存在着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厌学倾向。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不合理的方式来纠正这种厌学倾向。事实证明,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正是推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动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对改善部分高中生厌学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落实教育改革政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正是培养他的思想品德、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而所需要培养的因素正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反作用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也必须随之进行转移,即由重知识、理论等方面的考核转移到重理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心。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是贯彻落实了教育改革政策。

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3.1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高中政治教师在学生一开始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时,就要告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并且符合社会需要,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让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与家国命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尚且持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负责的教授学生,不能敷衍了事,要以教师个人的努力与教学魅力感染学生,使其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强化,推动其学习动机持续作用,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3.2帮助学生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丰富材料,注重教学方式,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授思想政治学科知识。通过化繁为简的方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道理,使学生觉得学习并不困难,从而让学生慢慢建立起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高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防止部分学生因不理解课上的内容,造成课后的困扰,日积月累,最终失去了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时事政治或是身边趣事,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3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意志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政治老师要多对他们进行提问,并给予他们鼓励,在课后政治老师要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政治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情况为他们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意志力,最终完成制定的计划,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增强其意志力;在教学中刻意制造一些难度较小的难题,并让学生去完成这些难题,强化学生面对困境的意志力,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其他难题时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3.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悉心的指导,不应简单粗暴地教学;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下积极与学生沟通,打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政治老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而应该认识到老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平等的主体。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巨大的影响。要发挥其正面作用,高中政治教师就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调动学生智力因素,还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我们要了解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现实可能性,明确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养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只有处理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真正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才能真正响应“素质教育”要求,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6.4-31.

[2]孟兆怀.非智力因素与创新人才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60-63.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2.

[5]李红.公共心理学[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36-341.

[6]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