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其他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获奖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加强班集体建设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5/21 阅读数:390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加强班集体建设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决中小学的心理素质问题也成为影响素质教育质1的关健所在。现实中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受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加强班集体建设、完善班级环境对于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师应当重视并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之在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能动作用。

关键词:班集体;心理素质;建设

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强润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综合发展,以受教育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实施素质就是要实现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因此,只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才能有效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操乏味,信心不足,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恰当的方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基自弃。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显著发展的同时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侧,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这一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及时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把握学生的内心活动状态,适时的给予干涉和调节,帮助他们平毯度过这一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就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回到正常的轨道中去。

那么,如何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紧密的环境一个是家庭,另一个则是班级,二者相比较前者属于个体环境,后者属于群体环境,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班级作为青少年主要的日常活动场所,对于学生而言,相当于一个微观的社会,一方面,班级以学生为中介建立起了学生个体之间、班级与家庭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以及更广泛的同龄伙伴和社会环境的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是以班级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一般来讲,班级只是构成学校的行政单位,但具有班级梢神的班集体就转变为一种教育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影响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班级中进行社会化学习与交往,逐渐形成成熟、独立的个体品质和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有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班集体当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例如,班集层次较高的学生有比较正确的或完普的评价他人的道德标准、思想判断,在评价自身时,能够用他人的长处、优点对照自己的短处、缺点,从而拥有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而班级层次较低的学生在评价自身或他人时则会表现出自私、偏徽、嫉妒、自卑等心理。此外,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和形成过程中不同层次的班级也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见,班级发展层次与学生心理素质紧密相连,所以,班集体的建设不仅是改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实施场所。

1、趁设良好的班集体.衬要每一位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培养

首先从班主任自身来说,要具有爱生、敬业、奉献的岗位道德,并且能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科学组织管理学等知识,同时班主任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人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能够及时有效的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调整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以进一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科学、有效、及时地指导。班主任不但要在班级个体成员上给予关注,同时也要具备有宏观调控管理班集体的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1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出集体奋斗目标。班主任向集体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样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的效应,可以让学生产生持久、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级体的理想和发展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塑造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使学生具备集体主义精神。

1.2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班貌,班风是一个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的风气,它体现全班同学的共同风貌,是一个班集体的标志。一个班的班风应该包括:优良的学风、文明礼貌之风、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之风、团结友爱之风、积极进取之风等。树立良好的班风是最有力的集体舆论,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全体同学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优化育人环境、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能不断地指导和调节学生的行为方向,激励其荣誉感和自豪感。

1.3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集体是由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班主任应明确自己是班级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促进者。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要充分地调动每位班级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提倡和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提倡热爱班级体、关心班级体。例如,可以通过写班级接力日记的方法使每一个班级成员关注班级内发生的事情和产生的变化,增强对班级的责任感,关心同学,互助友爱,使学生进人主人翁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班级活动中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处于和谐、友爱、轻松的环境中必然会促进其心智全面健康地发展。

1.4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的教育活动。班集体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才能巩固和前进,没有活动,班集体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去奋斗。班主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团结全体同学,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训练严明的纪律,养成优良的传统。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学习交往沟通技巧,能够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例如,集体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贵任感。实践证明,竞赛最容易将班级凝聚为团结向上的坚强的集体,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从而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成熟。

2立良好的班集体,摇要充分发挥班会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的教育传统并不重视班会的召开,甚至很多班级将班会时间缩短或者干脆取消。在过去的观念里,教师往往认为班会就等同于总结加批评,班会召开大同小异,形式简单、内容乏味,使将本应是为班级体的每一成员所应重视和关注的班会变成了走过场,成为了班集体活动的附属品。事实上,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主题要和班集体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说明的问腼、所要肯定或否定的问题紧密相关,精心组织的班会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号召力,加强每一位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惫识,使整个班集体呈现出一种向心力和生命力,能促进班集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个体全面进步。

首先,要明确班会的教育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已经足够,太多的目的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题也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结合当前的形势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思考、辩论的热情,才能在在讨论中促进学生自身的思考与反思,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学生和班级情况。例如,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感情易冲动但不易控制,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兴趣不易持久,因此主题班会的形式不能太过单一,除了常用的竞赛、文艺表演、讨论、辩论等形式外,还可带学生到教室外开展实地的主题斑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能收效更多。最后,要善于采用丰富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一与其中,有所感悟。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校园网”工程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网民数量正不断增加,网上交流、网上娱乐、网上学习已成为广大学生时尚的生活方式。网络可以跨越时空、地域,不用面对面就可以交流,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学生互动,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增强彼此的沟通、理解与信任,化解矛盾,解除优虑,更深层次的辅导来钊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3、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应当,视并林,学生个性的发展

当前的教育理念呼吁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的班集体才能使学生处在心理放松的环境中去学习,反之,压抑学生的个性则有悖于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一是要通过班级教育活动来施加影响。各种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并能促使学生融人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去,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化解矛盾,和睦相处,进一步使其人格得到不断地完善。二是要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来施加影响。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人文化,能促使学生参与管理,使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能为班级做出贡献,体现自己的独特才能,学生通过自我管理的培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克服了自身的心理缺陷,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竟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三是要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作用。中小学生具有向师性,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无形之中会按照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期望自身也能做到和教师一样,并且力图学习教师所具有的突出的品格特性,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社会或他人的期待值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愈识、公众意识、责任惫识、义务意识和平等愈识,不断提高自理能力,为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能够纠正学生个体的不良习气,使学生的心态趋于理性化,能提高自我调控信心,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活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并能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使自卑者充满信心,怯福者找到勇气。总之,班集体作为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完成自我关注、自我设计、自我完替并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M].学林出版社,1996.

[2]张大均.心理素质教育导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安微人民出版社,200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