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7/12/12 阅读数:508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战丽荣

摘要:上好一节阅读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估量,所以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提高修养、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会带动写作水平的上升。因此,上好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既要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确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又要根据学生个体和课堂变化灵活调整,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在喜学乐学中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以下是本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组织引导;深入文本;展开想象;归纳总结

一、做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本节阅读课在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什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自读,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在学生阅读教学实践中,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掌握能够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然而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还有赖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例如笔者在教《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谁看过课外书?哇!咱们班有这么多和老师一样爱看书的孩子。那你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那么平时老师是怎样指导大家读书的?进而板书出阅读的方法:读(通读课文)、查(查字典解决字词)、划(划优美词句)、摘(摘抄到笔记)、想(想收获写感受)、记(记下优美段落)。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阅读了《老人与海鸥》一课,谁能说说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学生会很轻松的答出:很小心的、退开、饼干丁、放在围栏上······老师在此时适时地追问: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作者用了几个动词?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人怕惊扰海鸥,老人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孩子······同学们你们回答的太棒了!希望你们能运用这种读书方法,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要想做好这些,教师本身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二是精心设计教案的每一个环节。拓宽思维取得实效。在教学实践中,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课外阅读的支持。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入文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多思考、多练习、多总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个体在阅读中的感受和理解被漠视,被否定,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兴趣、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造的精神都会被扼杀。小学语文阅读部分的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在教学基础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阅读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想学生深入文本,教师要先备好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种子》一课的时候,大屏幕上显示这样一道题“:有的同学收集的种子数量特别多,有的同学只挑选了几粒,我们应该表扬谁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同学们,请默读课文第2——8自然段,并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品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阅读,带着问题去寻找最完美的答案。文中小女孩“略带羞涩“”低下头“”脸刷的红了”表明小女孩以为自己采得不多而深深自责。学生又从“掏出“”凝望“”小心翼翼”“那几粒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诚实与纯朴,更能感受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之情。在我的课上让学生深入文本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让学生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尽量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学生的理解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于一般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往往会发现新的方法新的规律或新的科学。正是有了创造性思维的存在才会出现万有引力、相对论等伟大发现。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训练学生主动的思维,往往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地创设情境,适时提出问题。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又能引导他们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阅读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验。同样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这些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汇集、碰撞时,既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阅读乐趣,也有可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冬不拉》一课,我通过播放一段冬不拉乐器演奏的雄浑激昂的琴声,并抛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一是你知道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二是从琴声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场景?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读课文。学生不仅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能轻松读懂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通过表演,让学生再现当时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的场面。在“演”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使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多角度灵机制,及时发现男生的优点,给予培养和鼓励,借助网络及其各种媒体资源收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案例,尤其是关于男性幼儿教师的,用于班级教学,让学生观摩,讨论和学习,从而为男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和启示。学部还经常邀请一些男性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和幼师同男生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坚定的职业信心,饱满的职业信念,从硬件、软件和人文多个层面为男生的发展创建了宽广的平台。同时结合男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强,活动能力强且吃苦耐劳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尽可能的发掘男生的这些优点,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通过参与班级工作,提升了男生在班级中的地位,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信,提高了个人的竞争能力,经验表明,一旦男生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后,就会激发其内在的潜力,发奋图强,为其将来的执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合社团活动,给男生提升综合能力构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社团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加入社团活动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活跃男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通过社团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社团活动不仅给男生一些锻炼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提升自己就业、创业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x部的那些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男生,在校时基本都是社团的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些经历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从容应对困难并初具创业胆识和魄力提供了必要的锻炼和准备。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的职业定向不一定都是幼儿园。x学部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状况就说明了这一切。基于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理念的有待完备和男性之于学前教育职业性质的争议,我们积极致力于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发掘并创建一条逐渐趋于科学合理的、兼容并储的、多元高效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乃至男幼师的成长之路,为他们走向工作,走向社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推广发展我们的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