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与研究趋势
信息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7/11/30 阅读数:459

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与研究趋势

程芬萍

摘要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是近年来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全科型教师培养的依据、内涵、特质、模式等方面对当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研究的趋势,对于加快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途径研究趋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教育问题也不断凸显,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制定、颁布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其中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 号)明确提出了“全科小学教师”的概念。各高校、学者也围绕“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初步取得了成效。在此阶段,对我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依据

1.政策依据

面对我国城镇化建设时期所出现的农村小学教育、小学教师问题,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应以综合为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因此能够从在诸如《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 [2012]9 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 [2014]5 号)、《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小学教师要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等建设思路,成为了全科型小学教  事全科教育的全科教师更适合小学教育。

二、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内涵

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理解重点在于对“全科”的理解,当前的相关表述中存在四种基本观点。

1“.全科”是“全学科”

这种观点认为,全科小学教师就是能够胜任小学各阶段所有科目教学,以及科研、管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如有学者认为,“全科型小学教师就是指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换言之,是什么科目都拿得起,什么都能教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2“.全科”是“多学科”

这种观点认为,全科小学教师指精通小学两门及以上主要学科,并能基本胜任其他学科教学及管理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如有学者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具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中的两门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全科”是“超学科”

这种观点意识到,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通过掌握所有学科(或多个学科)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特点来实现全科教学存在现实困难,因此主张把小学教育定格在教育,认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培养的关键”,主张通过广博的文化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综合的教育能力,以及学科共同要素的获得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全科教学。

4“.全科”是“个性化”

这种观点强调全科教师的独特性在于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指的是在小学教育阶段,能够根据学生兴趣和社会需要,通过主题化课程开发和整合化课程实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教师”,并且指出:“是否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努力发展和利用这种差异,使分科教师和全科教师分教育公平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识。

5.文化素养强调综合性与广博性

学者们认为,“全科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必须具备广博的综合性文化知识” 。因此,要为师范生提供普通文理学科的教育,拓宽其知识面,使其具备深厚的文理基础知识,注重综合性文化知识的养成。

6.学科专业知识强调全面性与整合性

学者们认为,全面的多学科知识是小学全科教师的重要特征,全科教师要胜任综合学科或多个学科教育教学的需要,就必然掌握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熟知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涵盖文史、数理、科学、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劳动技术等方面的宽领域、多学科且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成为“百事通”型的教师。

7.教学能力强调综合性与实践性

全科型教师不仅需要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还需要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健康、校本开发等方面承担相应工作。多种角色的转换要求全科型小学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即要具有适应农村小学教育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上四种观点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基于学科的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科,旨在通过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与思想方法实现全科教学,如“全学科”、“多学科”理解; 成长的重要保障系统二是基于教育的全科,旨在通过教育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全科教学,如“超学科”、“个性化”理解。

三、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探讨主要是在一般教师的素质框架中集中探讨其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情感强调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学者们认为,“农村教育情感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最重要的品质”,要求全科型小学教师应该具备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崇高理想;具有热爱农村每位小学生的深厚情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认识科学世界;具有促进四、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特质”主要体现在招生、学制、培养主体与培养课程等方面。

1.招生对象与学制的多样化

目前,全科型小学教师招生对象主要有初中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两种。湖南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重庆、广西、广东等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对于二者孰优孰劣,一直争论不断。有学者认为,由于初中生可塑性强,有利于技能学习,小学全科教师更适宜于从中考考生中招收[12];也有学者认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更强的生源竞争力,也能更大程度上满足农村小学教育在能力与学历上的需求。

招生对象的差异导致学制的差异,目前流行的有三种:一是招收初中毕业生,采取“三二”分段的“五年一贯制”专科培养;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采取“四二”分段的“六年一贯制”本科培养;三是招收高中毕业生,按照普通本科学制培养(主要是免费定向培养)。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