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1/20 阅读数:237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以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沿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攻克学习难点、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拓展教学资源等优势。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利用专业数学软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提高高中数学课程的网络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掌握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

高中数学是集系统性与抽象性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具备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目前高中数学教育的侧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高中数学课堂体现出枯燥性、抽样性状态,部分学生难以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达到预期要求,且课堂教学效率始终处于滞后状态。由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

1、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受个人理解能力或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问题。再加上高中数学教师并未完全践行素质教育内容,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使课堂教学模式仍旧按照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实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优化,甚至出现明显滞后状态,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述内容基本上是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状态。然而,这种教学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切实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尚未得到完全消除。这需要全体教师利用创新性措施改善当前教学状态,以期确保教学效果。而信息化教学的出现与实践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2、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2.1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要求。一般来说,信息化教学主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教学媒体、信息化资源等,为课堂教学打造并构建多维特征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如多媒体设备等,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主体。信息化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并广泛应用于各大学校的课堂教学。

2.2应用优势

高中数学存在较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往往会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通过课堂练习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并不能帮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学生机械化的学习难以从根本上明确数学知识的内涵。然而,通过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如以PPT或视频的方式,用图形表达代替传统口述,让学生自行体会。如,在讲解平面曲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动画形式展现平面曲线的割线转换为切线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主张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部分学校针对以往教学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积极调整,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受学生数量大且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影响,数学教师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难度。

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摆脱传统说教式教学的片面影响。如,利用人机交互学习方式进行一对一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如此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掌握重难点知识,解决以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说,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基本上迈入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信息化网络逐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并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而言,信息化网络可以为自己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学习资源。一般来说,课本资源十分有限,在某些知识方面显得过于狭隘。而学生在网络上可以随时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弥补课本资源的不足。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通过浏览或学习网络视频,学生可以及时掌握数学难点。

3、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和学生学习质量差的问题,有效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为保证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提出下述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教学措施。

3.1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高中数学涵盖集合、函数和立体几何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晦涩难懂,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较大压力。为了及时缓解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举例而言,在讲解立体几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形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空间与视图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函数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PPT展示函数的性质特征,直观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明确函数的奇偶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深化课堂知识的讲解,并且针对课堂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步。

3.2利用专业数学软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

学生之所以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在于函数、几何知识的抽象性。这需要学生通过绘图进行理解。但是,在绘图时,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过于薄弱,所绘制的图像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最终的分析效果。由此,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可以借助专业数学软件,如MathmaticMatlab等展示数学图像,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让学生绘制数学图像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3.3提高高中数学课程的网络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掌握效果

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浏览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源,如高中数学长廊、高中数学新进展等数学网站,拓宽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及时弥补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明确前沿和热点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显著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4、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课堂可以初步实现高效教学。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虽然高中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但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功能,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结合信息化知识进行学习的创新。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可适当引用信息化技术,如多媒体设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以往学生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海波.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设计探究[J].学周刊,2019(8):45.

[2]郭振亮.试论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98-99.

[3]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4]杨万虎.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5]周春玲.信息化教学—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152.

[6]陈晓峰.高中“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现状与改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