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作用与实现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类型的重要标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主要体现在导向、调节、诊断、监督等作用。而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能从目标层面、输入层面、过程层面及输出层面等多维层面实现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整体优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具雏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必要性
1.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是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由高职教育的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典型的实践性人才。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高职教育课程体现“实践性”特征,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指向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学生就业需求,而这种指向的“知识”主要是“工作过程的知识”,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是指向工作岗位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要通过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1.2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是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需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提升。毕业生人数每年超过百万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必须练好内功,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框架,实现“工学结合”课程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以职业实践的要求为基础组织课程实施,这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3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是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实施开放办学。这里的“开放”,不仅是强调面向行业企业的开放,即跳出教育办教育。因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而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只能是模拟性质的。同时,学生的一些职业意识和职业伦理的养成,更是只有在开放的现场环境中通过体验、感受才能掌握。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迫使高职院校突破封闭的校内教育,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
“开放”中更重要的一层涵义还在于,要站在世界的视角办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对实践教学环节有着具体的质量保障措施。如,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任务。德国政府有严格的对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的资格审定程序,实践教学资金条例及后期的实践教学质量测评评价程序,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则采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校与企业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并由专门的职业性认证机构对其质量进行保障。专业认证通常是和专门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的。许多州政府要求参加资格考试者是从认证过的院校和认证过的相关专业毕业的。上述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及有效的质量保障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向作用、调节作用、诊断作用、监督作用等4个方面。
2.1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学校及教师的引导两个方面。对学校来说,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但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优点与问题,还可以通过比较发现本校与其他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引导学校明确自己的实践教学目标,确定本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教师来说,健全的、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一方面是隐性引导,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政策与质量文化对教师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显性引导,即高职院校明确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举措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明显的约束、制约与规范作用,可以引导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实践教学活动。
2.2调节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自身的调节。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活动,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二是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调节。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结果,适时地调整、改进有关决策。三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调控。教师与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健全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了解教与学的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力求使实践教学活动按既定标准规范进行。
2.3诊断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诊断作用主要是指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成效、矛盾和问题所做出判断的功效和能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经建立,相关人员就可以依据既定的目标、标准,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诊断,进而判断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的标准及达到标准的程度,分析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诊断出实践教学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哪些方面尚存在着问题,应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设计改进途径和措施。
2.4监督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监督作用是指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具有检查、督促的功效和能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后,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活动就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及明确的方向和途径,督促学校实践教学活动朝着保障目标实施,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依据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宏观管理,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行业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此外,在高职院校内部,教师与学生也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督学校的日常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多维实现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实现需要多维审视,这些维度包括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目标层面、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输入层面、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过程层面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输出层面等。这4个方面相辅相成,从不同的侧面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3.1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目标层面
第一,学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要准确。高职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应用能力培养;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模块且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实践教学目标有较清楚的理解、认识与把握并形成共同的实践教学价值理念与目标追求。
3.2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输入层面
第一,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或挂职锻炼,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培养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要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实践教师,形成专兼结合、数量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第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的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符合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三,确保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质量。高职院校要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资金投入足额到位,生均实践教学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监督、落实实践教学资金使用合理、高效。
3.3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层面
第一,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实训报告、实习指导书等。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实践教学内容要按照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原则组织实施,充分体现以能力为中心的特点,教学内容紧扣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先进的教育技术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综合实务模拟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等等。考核形式要采用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的制定,要吸收行业企业的规定与实训要求,重视过程,考核的指标体系的制定要突出实践教学特点,吸收企业或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力争在考核中体现教学与职业技术的实践相结合。
3.4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输出层面
第一,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的制度。要求毕业生在获得高职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既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认可。第二,学生就业率和社会对毕业生的反映是衡量实践教学社会输出质量的两个主要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环节的加强或某一方面的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践教学整体优化,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