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论教学研究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摘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千年来一直坚持提倡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正是利用这一思想支持并维护中华文化流传几千年,可见传统美德教育的影响力的强大。从人们出生那一刻便接受传统美德的感染,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传统美德已经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无限量的作用。传统美德通过传递与教授小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爱国精神,感染学生从自我做起,将“爱国主义、勤俭节约、发奋读书”思想贯彻到生活与学习中。
关键词:传统美德;小学教育;作用
党中央在新时期发展中,对教育工作不断提出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力求全面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并落实德育工作,推动学生在个人思想中建立“诚实守信”观念。特别是针对小学教育阶段,对这一要求的实现更是重视,因此,各小学机构均以开设传统美德教育,本文将针对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推动传统美德教育更好地被发挥与利用。
1、传统美德的意义
传统美德是我国上下几千年中华文化流传宗旨,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方针,是文明社会形成的主要依靠。在传统美德的感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越来越乐观与积极,可以说和谐社会离不开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精神的传递又离不开传统美德的引导,上下几千年中,传统美德一直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核心思想与教学方向,传统美德成为教育界从不脱离的教育理念。
在现代中,传统美德教育与现有的文化素养、教学内容、教育核心成为相辅相成的形式,不仅为实现现代教育思想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更是教育理念与文化精神相继升华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大、中、小学校的教学课程内容都有传统美德的精神传递,将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等正面思想贯穿到教学工作中,实现现代生活与学习中传统美德处处现、时时有。而传统美德的传递主要源于人们的思想,因此,加强小学教育工作,促进传统美德从“小”做起,将传统美德与小学教育工作相融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更好的努力,发挥更高的作用,同时还可实现塑造高素质人才,为文明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2、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有关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无法忍受,强烈地要求教育模式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地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般都会包括对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即简单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恰恰为这种素质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教学教材。例如,传统美德中的刻苦勤奋、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以及简单的常规礼仪等都可以作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型人才。
作为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主要阵地的各个学校,尤其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学校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试想,一个俗不可耐、满嘴脏话的学生群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够在创新社会价值过程中很好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一个不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驾驭渊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实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小学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跨世纪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的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推动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汇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今和平的时代,也许有人认为爱国主义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纵观古今,众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艺术家、科学家、改革家等无不都是在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高尚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伟业。拥有爱国主义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而高翔”,不是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而是胸怀远大的大我情怀。
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宗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爱国主义依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依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现代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郑成功、邓世昌等故事和事迹的宣传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形成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4、对勤俭节约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关学会珍惜、懂得勤俭节约的内容,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成功往往是由人们勤劳节俭所成就的,而失败往往是由于过于奢侈浪费。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关勤俭节约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民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
勤俭节约就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试想如果社会中浪费之风盛行,必然会降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对资源紧缺的今天带了更大的危害。现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俭节约,随便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课程中进行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节约的乐趣,去亲身感受节约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学习中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小学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小学生应该学习相应知识内容,更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基础工作,将传统美德教育落实到小学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学习与努力,将传统美德教育塑造成型,为学生成长道路上铺设良好基础,实现教师、学生将传统美德广泛流传。
参考文献:
[1]马晓艳.把握好教育者的角色——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J].学周刊,2015(14):42.
[2]刘彩云.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