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与对策初探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2/27 阅读数:231

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与对策初探

摘要高职生在思想道德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研究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把高职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健词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在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滑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现实这一现实情况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极大困难和压力,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1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代高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为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高职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部分高职生思想道德修养较差

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薄,信仰缺失,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攀习生活目标不明确,思想颓废,不思进取。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差,言行不文明,诚信意识差,社会公平感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对职业道德知之甚少,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吃苦耐劳。集体观念、荣辱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差,如旷课、打架、考试作弊、赌博等违纪违法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教育和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十分头痛的问题。

1.2部分高职生学习意志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

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进人高职院校几乎无门槛可言。从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招生为例,高职生进校的高考成绩大部分在30分左右,就可见他们的学习基础是相当差的。他们进人高职院校后,所学内容相对偏难,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大、压力大,当他们感到学无所获、就业渺茫时,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部分高职生缺乏勤奋刻苦精神,意志薄弱,于是沉溺于网吧、恋爱,对旷课和补考不以为然,荒疏学业。学风不浓已成为高职院校一个不争的事实。

1.3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高职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贫困和情感挫折等问题,尤其是学习和就业给他们造成的极大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与本科生相比更加突出:心理承受力普遍较弱,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20%。自卑和焦虑是高职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面对压力、困难和挫折,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关爱和帮助,常常因感到无能为力、孤独无助而陷人孤独、紧张和焦虑之中。另一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由于自卑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我封闭,情绪低落,消极地对待人生,出走、自杀等非理性行为时有发生。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2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2.1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生来源包括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初中毕业生学制为5(3+2模式),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从年龄上看,高职生的年龄比本科生的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从素质来讲,在进人高职院校前,高职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一部分还是双差生,尤其是5年制高职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差。从家庭来讲,高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较多,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5级学生总数340,其中82.4%的学生来自农村,25.7%的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的比例。他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承受着由此带来的心理贫困。高职生往往一进入高职院校就面临着学习困难或经济困难,这必然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产生影响。从就业看,高职生就业压力大。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加剧。由于社会对高职生还存在一定偏见,加之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强调实践经验,使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业更难,就业压力加重了高职生的心理压力。此外,情感挫折和家庭期望的压力也常常对高职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是影响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的重要原因,同时给高职生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2.2认识上的偏差

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只有坚持德育为首,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有特色,突出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思想,才能把高职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紧俏人才。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办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重教学硬件、专业教师配备,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结果导致高职院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硬件资源相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重招生,轻就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招生规模求大,专业设置求全;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必然导致办学无特色,教育质量下降,就业无保障。

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尽管高职院校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但是,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和工作重心的偏移,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实效不理想。

2.3办学条件的制约

实验实训条件较差高职院校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来源包括两大类:一是原有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公办高等职业学院;二是新成立的民办高等职业学院。资金困难(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条件较差和师资短缺等是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四川省共有高职院校34,评估为优秀级学校的仅6所。由于资金不足,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普遍较差,设备陈旧,场地简陋,实验实训课开出率低,实践性教学比例少,加之专业课教材过于突出理论体系且难度偏大,学生学习难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学生感到学无所获,自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由于编制紧张、经费困难,高职院校往往无力大量引进人才,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存在重专业教师配置,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尤其是辅导员和心理教师缺乏,民办高职院校更是以外聘教师为主。高职院校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采取外聘教师和加大工作量,如一个辅导员要管一两百个学生,对许多学生的思想作根本就顾及不上,加之一些教师敬业精神差,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

2.4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内容脱离实际,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受到影响高职院校忽视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和职业教育特点,没有考虑到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实际情况,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影响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方法单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着眼于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和管理,而从战略高度来思考与定位不足礼。思想教育方式单一,创新不够。采取堵、压制的方法多,疏导少;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关爱,运用情感教育学生做得不够,并且总是在问题和矛盾出现后才予以解决,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被动。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力度不够,影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对高职生面临的学习、经济、就业和心理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些问题认识有偏差,工作力度不够,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没有很好得到解决,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自然达不到要求团。

3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针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原因,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把高职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好、实践能力过硬的社会有用之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严峻课题。

3.1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由党委书记主抓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创新德育思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应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成效评价体系,不能停留在对学生出勤率、清洁卫生、违纪事故率等肤浅的评价体系上,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另一方面,应建立对辅导员队伍、心理教师的激励机制,如在培训、工资待遇、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此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已远远跟不上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3个方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引进高素质教师来解决;加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使“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教师数量配备合理、人员稳定、素质提高,逐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化和专业化;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否则,不仅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成为一句空话。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职生必备素质之一,把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这是职业教育特点决定的。首先,应把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要德育内容纳入教学过程,以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认识,转变职业道德观念,为把高职生培养成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把职业道德融人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再次,是抓好实习环节,引导高职生实践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实习有助于高职生增强角色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深化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表明,加强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高职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让正确的荣辱观成为高职生成才的道德基石,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职院校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坚持全程育人,把课堂教育教学与课外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思想道德建设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和行统一的过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人教材和课堂。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深人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人耳、人脑、人心。另一方面,要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高职生的自觉行动。要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自觉践行“八荣八耻”,自觉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此项工作主要还需要从两方面努力:首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心理健康知识进课堂,进学生宿舍(心理健康知识小册或报纸),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正视现实、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实践证明,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减少心理疾患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之一。其次,建立和完善心理预警机制和心理干预机制。完善的心理预警机制和心理干预机制,有利于对心理异常的学生作到早发现、早介人、早干预、早治疗,减少自杀等悲剧的发生,及时排除高职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使高职生的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强化情感教育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情感教育。除物质帮助之外,还要从情感上给予心灵的慰藉。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与其他大学生相比,高职生的心理、情感相对复杂、微妙。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情感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遵循情感、心理的发展规律,注意对他们进行顺情人理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培养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他们充满爱心,尽可能多地与高职生进行平等、细致的交流和沟通,用爱心和耐心滋润高职生的心田,以情感叩开他们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升华理想、信念,以健康、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3.4把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帮助高职生解决好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高职生的学习困难,让高职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降低理论学习难度,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核心,又是高职生就业的“敲门砖”。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学风建设等途径去激发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

切实作好高职生的助困工作、就业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就业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问题。做好这两项工作意义重大,高职院校责无旁贷。两项工作事关高职生成长与就业,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与和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要提高认识,工作到位,抓出成效。既要健全助困工作体系,拓展助困渠道,千方百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又要努力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切实解决助困问题和就业问题,解除高职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心和温暖,让他们化爱心为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修新路,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辅导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35.

[2]冀学锋,唐淑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现状与对策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5(8):74.

[3]沈听,凌宏彬.应注意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68.

[4]刘向信.引导大学生在知荣辱明是非中成人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7):20.

[5]石云霞,李贵成,张莉.关注高校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69.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