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对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训练的尝试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它以学词、学句、理解课文为基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作文训练是一个积累过程,如果没有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就很难对学生进行中、高年级段的训练,所以抓好作文起步训练非常重要。
关键词:起步训练;看图作文;看物作文;活动作文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有真切感受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将有助于写好作文。然而,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用字不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如何对他们进行作文起步的训练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看图后作文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具体的形象要比抽象的概念易于接受。看图作文可以利用图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看图作文是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理解,去记叙、说明画面,把视觉感受转变为语言表达。这实际就是提供作文材料,解决作文没有内容可写的问题,是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重要方式。
1.1整体入手,弄清画面意思
看图说话写话,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弄清图画的大意。这个环节虽然是对画面的一个大体把握,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观察要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要从整体出发,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看画面上的人、景、物都是些什么,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再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时,要先统观几幅图,看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一开始就让学生弄清:“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逐幅图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观察思考,最后回到整体上来。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观察顺序就是指观察的路线,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单幅图观察的顺序是由画面内容来决定的,例如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多幅图要从第一幅图开始,依次观察。最后,观察要仔细,要有重点。一幅图和一篇文章一样,作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作图目的,画面内容必然有轻重之分,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抓住图的主要画面,对画面中反映的事件,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及环境等作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
1.2指导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看图说话写话,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指导学生对画面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之后,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引导学生去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去挖掘图里隐含的意思。这里老师应当恰当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开拓学生的思路,丰富图画的内容。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的看图说话写话《救小鸟》时,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把第一幅图说具体。在说第一幅图时,学生一开始只能说一两句简单的话。我鼓励孩子们说得具体一些,有一个孩子说“小猫迅速爬到大树上”我马上捕捉孩子语言中的“闪光点”,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说:“这是小猫的动作。”并且把“动作”这个词板书在黑板上。又有孩子说:“小猫馋得直流口水。”我立刻表扬学生:“你观察真仔细,观察到了小猫的神态!”并板书“神态”。接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饿得肚子咕咕叫的小猫看到小鸟,馋得直流口水,它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想法”方面把图说具体。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说话训练要有层次地进行,要大面积练习,先让班里语文成绩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随后大面积展开。这时,还要重点指导和帮助后进生,最后安排同桌对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表达图意。说完之后再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求写完整、写具体。
2、看实物后作文
教师把低年级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水果、玩具、小动物、植物等带进课堂,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实物的形状、色彩、结构、特点等,培养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1看水果
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水果的特点来观察表达。以观察我们家乡的特产荔枝为例,我先指导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1.荔枝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2.用手摸一摸荔枝,有什么感觉?3.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4.剥开果皮,果肉、果核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5.尝一尝,荔枝是什么味道的?再指导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连贯地说,最后按这样的方法观察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将观察结果写成一段话,要求语句完整连贯。
2.2看玩具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从整体到部分抓住玩具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我先指导学生弄清这个玩具的名称,给自己什么感觉(可爱、有趣、精美……),再弄清你为什么喜欢它,它各部分有什么特点(如大小、模样、色彩以及玩法等),然后指导学生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抓住玩具的特点连贯地练习说话写话。
2.3看小动物
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及活动特点观察的方法。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完了课文《大熊猫》后,我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出小动物的名称、生活环境,而后按从头到尾的顺序,把小动物的头、身子、四肢、尾巴以及它的毛色、叫声作一个总体的介绍;再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它吃什么,怎么吃,怎么睡;然后观察小动物的活动特点;最后指导学生先总体后部分地抓住小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写话。
2.4看植物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可按“茎—叶—花—果”的顺序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细致的、有条理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一盆菊花,我先指导学生按照“茎—叶—花”的顺序,观察它的茎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再观察它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接着看它的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然后指导学生把菊花的茎、叶、花的颜色、形状、气味等连起来练习说;最后把观察结果写下来。
3、活动后作文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思考,然后愉快地作文。
3.1开展小制作等语文大课堂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制作的顺序叙述制作过程。如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大课堂《做贺年卡》,要求学生在新年来临之前做几张不同的贺年卡,写上祝福语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我先布置学生把手工纸、剪刀、彩色笔等工具带到教室,接着我指导学生制作贺年卡,可以根据亲人朋友的年龄、爱好等选择贺年卡的颜色、形状,在贺年卡中添上精美的图画和美好的祝福语。做完后,再指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做贺年卡的,鼓励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等关联词,然后评一评谁做的贺年卡最漂亮,谁介绍得最清楚。最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是怎样做贺年卡的、要送给谁等写下来。
3.2开展比赛、游戏活动
让学生经常参加比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如《贴鼻子》游戏,我指导学生观察游戏前选手们的动作、语言和观众的反应,游戏时选手们的动作、神态和观众们又有什么反应以及游戏后自己的想法等。再让学生按“游戏前、游戏时、游戏后”的顺序连贯具体地叙述出来,重点在“游戏时”部分的叙述,最后在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3.3开展劳动、卫生活动
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卫生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式。如打扫教室,教师先教学生擦黑板、擦桌子、扫地、装垃圾、拖地、把桌椅摆整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做,每天一个小组,四天后全班都轮完了一遍,那么就可以指导他们把打扫教室的过程以及感受说出来并写下来了。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老师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采取多种形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敏.浅谈小学低年级写话的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0(4).
[2]季金华.重视作文起步训练夯实学生习作基础[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2(1).
[3]佘丽萍.起步作文随机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10(4).
[4]吴礼安.口语交际的启蒙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