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依据,阐明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完成实践教学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重要性
培养高等专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1、实践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实践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生活。实践活动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二是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活动中确认的;三是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固有之意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职业教育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手工业时期,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进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实践教学的雏形。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量生产一线工人的需要,因此,开始设立专门的学校来培养产业工人。随着这类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可见,职业教育是从对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训练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它产生初期,就非常重视学员的动手实践操作。其次,从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来看,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职业性,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则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可见,职业性所包含的这些特征都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再看,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综合能力的养成,其实践的“味道”越来越浓。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产业工人也好,开展应用性的研究也罢,总之,社会的发展是由实实在在的生产劳动推动的。不仅如此,科技创新的大部分也归属于应用性研究,而这些均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范畴内,其实现都会依靠具有实践能力的劳动者。
1.2人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教学得以体现
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既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改造的过程,也不是受教育者被动、僵化的接受过程,而是以受教育者自身为活动对象,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
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才有可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实践教学正是通过突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项目设计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实现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发展,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可见,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世界观的形成或改造、社会生活基本素质的养成,最终实现了个人能力、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充分统一。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以自身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获得知识、技能及道德行为等多方面的提升,不断地习得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
2、充分认识高职教育教程中实践教学的作用
2.1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强化高职生技能素质培训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定位,是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专业较高层次的技能。作为高职教育,就应突出它的职业技能教学的特色。技能的训练,掌握技术.才是向社会表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才会受到社会的关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需要按技能的要求从事训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是学习”。所以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的方向相结合而进行研究探索。
2.2要确立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
只有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实践教学才会发挥出作用。在德国,专职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从学校毕业就可以当教师,必须在企业中工作3—5年之后有了实际工作的经验,有了企业的思维方式之后,才可以在职业教育的院校中担任教师。而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基本是由普通院校直接转到职业教育,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文件方面,都是重视理论课教学及提高。尽管也意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但由于能力、环境、方法等因素,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实践教学充其量只起到一个验证理论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管理、教学的评价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迫使教学、管理、评价打破原有的惰性.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才可能确立。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教学教程中,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强化实验课的教学
实验课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验课教学的类型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过去,高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实验主要不是为理论教学服务,而是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是技能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技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3.2注重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根据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目的的要求,把教学内容编列成案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它选取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非常直观形象地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它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对实际问题特别感兴趣,我们要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在提出案例的同时还要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组织计划,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3做好实习工作
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各类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定,认真编制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带队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实习结束时要进行考试和评价。特别是毕业实习,它是在学完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要有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习或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围绕实习课题,通过实践收集所需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是依赖于实践教学主体不断总结、探索和建构的。一方面,学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主体和个性不同,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另一方面,任何教学都是个性化的、教无定法。从理论上说,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没有边界的。每一种模式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特点,具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创新为主导,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数量上进行积极扩充;努力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库”,为实践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支持。
实践教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实践教学更有现实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者哲学教程》.
[2]编写组.马克思主义者哲学教程.浙江人发出版社,1984.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