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1/22 阅读数:198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

摘要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成效,相关教育机构必须强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课程思政是目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素质教育目标,高职院校要想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成效,必须强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索创新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促进语文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融合。该文介绍了高职语文中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要求,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

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开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不能有效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不能发挥思政课程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成效、促进课程教学理念转变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有效实现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1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相关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应合理应用课程教学,促进思政课程和专科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融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导致课程教学成效不理想。创新的教学理念是目前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成效具有积极作用。

在课程教学中,相关高职院校要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实现课程思政和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化思政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2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品格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高职院校要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在语文课程中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2.2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兴趣

以往在高职思政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思政理论教育,导致思政课程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将课程思政和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加入生活化的元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成效、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高职语文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与学生和谐相处,拉近师生关系,这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2.3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是从众多艺术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材中的精神、理念,引导学生对文章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学习先进的、高尚的精神和品质,效仿优良的品行和行为,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正能量,提升综合素养,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3.1明确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目前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需要,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积极促进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相关高职院校要提升对于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度,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结合目前语文课程建设的成绩和特色,要求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从教改的根本立意、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研究具体的教学改革对策,应该利用本课程优势,建设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切实在教学工作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

语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六观教育”“五个认同”等内容引导学生,将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将思政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课程教学。语文教师不能被课程进度和课程内容束缚,要强调思政主题和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程思政应是渗入式而非嵌入式的,只有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内容渗入课堂,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为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育人的成效奠定基础。

3.2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积极促进教学融合

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研究如何将“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实施方式等。语文教师要明确,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大学语文”有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可以提炼为八个思政元素,即“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敬畏生命”“高尚情谊”“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环节,应抓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课堂”,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为目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改应围绕“八个元素”“两个课堂”“一个目的”展开,把握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的重点,找到语文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点,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语文课程教学,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带动课程思政教学发展。

“大学语文”中有很多思政教育素材。语文教师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将其融入语文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思政素材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素养的作用,做好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真正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3.3把握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对传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高职思政教学,更觉得枯燥无味,且认为学习思政课没什么用,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势,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断提升。

高职语文课程教师要掌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语文教学与当代价值使命的融合,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在语文思政教学中升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学习如何充分挖掘现当代小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其渗透、熔铸于专业教育之中,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入脑入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课程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思政教学进课堂,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高尚文化素养和人格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谐、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内容,同时将爱国主义、民族情怀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探索在当前信息资源丰富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以及现阶段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通过有效发挥课程优势,让语文中的思政素材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之一,促进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3.4培养优质的课程思政人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教师的能力素养密切相关。目前高职院校缺乏课程思政人才,且语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也有很大欠缺。因此,要促进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高职院校要强化对语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和培训,让语文教师有机会和课程思政教师及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课程思政,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4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要顺应教育改革要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做好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而课程思政就是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须进一步做好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明确当前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戴平,曾会应.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生物碱为例[J/OL].大学化学,2020(6):1-7.

[2]李玉红,周文娟,杜少杰,.传承红医精神,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承德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J].法制博览,2020(18):69-70.

[3]钟昭锋,周武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以江西某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10-12.

[4]王莉.试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中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18-21.

[5]王承凤,王海霞,黄哲,.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构建“课程思政”全课程育人格局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17):99-100.

[6]姜褚婧一,张静,钱晓东.“设计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规划: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20(16):69-70.

[7]张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6):17-18.

[8]陈红华.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全日制学生进取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究: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6):1-2.

[9]包姝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侵权责任法》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16):1-5.

[10]张维,李洋,罗中华,.“课程思政”工作融入《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3):498-50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