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情景认知理论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听、说、读、写四大模块考核要求的分析提出每一个部分对情景感知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情景认知学习理论针对这四个部分提出了可行的学习方法,希望能为我国的中小学生及老师在英语学习或者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情景认知理论;英语学习;中小学教育
1、情境导入
自从义务教育施行以来,英语的学习开始进入我国小学教育体系。普通学校的学生至少自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直到高三毕业,学习英语的时间长达10年。而在我国教育体系的考试,如中考、高考中,英语考试的成绩占到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下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然而,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外语环境的塑造。国内目前的外语环境尚不是非常好,学生甚至在英语课堂上都不能感受到完全的外语环境,其对英语的学习只能是自我的摸索和勉强的适应。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呢?笔者认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创造外语环境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恐怕很难实现。因此,笔者在此提出在学生的心中创造一种外语环境,即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中运用情感认知,塑造外语语境,理解外语表达的意境,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英语学习。
2、概念介绍
情景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知识和语言一样,其组成部分都是对世界的索引。知识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和情景,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被充分理解。情景认知理论能够激发学生认知自身观念和他人观念的冲突与激发学生自身认知观念和世界观的冲突,促进学生更正错误的观念和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形成正确有效的知识概念。也就是说,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身认知和现实环境的交互碰撞,最后产生的结果是在与真实环境互动吸收之后产生的,学习的方法也就更有实用性。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发生于真实的环境中。情景认知学习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真实性、社会性、应用性和互动性。在新型的知识观的前提下,转变的学习迁移观,在个体、共同体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情景中重新界定学习的迁移,更好地指导学习。个体与环境都是学习生态系统中的要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建构。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对于知识和学习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环境中,认知过程的本质由情景决定,情景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心理和情景的互动不仅发生在高度机械的任务中,而且也发生在一些日常任务之中,人类认知的性能与局限只有在自然情境中才能被真正的描绘出来;知识是一种高度基于情景的实践活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学习是一种文化适应性,是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参与性,学习者通过理解和经验的不断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知识的有意义协商,在不同的共同体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获得意义和身份的建构。情景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实践相联通,最好是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的实践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者的发展、身份的建构等统一起来。
3、情景认知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我国,英语的学习都由听、说、读、写四部分组成。在对英语的系统学习中,每一个部分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只侧重某一部分或某几个部分都将学不好英语。为了更好地解释和分析情景认知理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本文将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部分入手讨论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可能适用的情景及应用的方法。
3.1听力部分
外语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关系到他们学习外语的认知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创建外语学习的环境和场景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很很大的意义。听力环境的创建有多种途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出示给学生,并配合听力的过程,利用图片,解释听力的难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听力的内容。再者,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竭力设计教学步骤,用地道的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时刻置身于英语语言背景的环境中,在听力内容的设计上,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充分调动师生的多维互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互动是一种由学习共同体分角色、有组织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小组民主讨论,师生间互动和小组教学法等多种形式,从而内化英语听力学习的认知过程,提高英语听力学习和使用的效度。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作为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三大基本要素,他们之间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等三种基本形式的互动。在听力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也是一条师生间互动的良策,这样既可以实现合作共享,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的能力。
3.2口语部分
我国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都普遍存在“开不了口”的现象,在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口语可能不是特别被看重的环节,很多英语老师甚至口语也不是特别流利,在课堂上很难营造全英文的环境,这无疑给学生提高口语水平造成很大的难度。根据笔者自身的英语学习经验,英语口语的提高尤其要注意情感认知的运用。说英语无疑就是要和本身说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本土语言者生活的环境和我们身处的环境大不相同,其语言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本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就融合了很多的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也就存在“方言”,或者俚语。而我们的教育中对口语的训练往往是“中规中矩”的,甚至很多学生非常讲究语法结构的准确性,更甚者因为对语法结构的吹毛求疵而使口头表达生硬别扭,失去了口语交流的意义。在无法塑造本土英语口头交流环境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听力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感”,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模仿听力材料中本土语言者的交流和表达方式进行口头表达,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这一训练。在口语的训练中,首先要迈出的一步就是要敢于表达,不要畏惧表达。其次,才是结合语境、结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说得更“本土化”。
3.3阅读部分
我国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中,阅读占到很大的比重,而在很多的外语考试,如雅思、托福等考试中,我国考生的阅读部分成绩往往高于其他三项的成绩。从这一点来说,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是对英语学习情景要求最低的。事实确实部分如此,主要在于英语阅读材料的创作一般更加书面化,语法结构更为严谨,其创作目的本身就包括让更多的人能读懂。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既然阅读材料是由本土语言者创作的(设定大部分如此),那么不可避免地会与中文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隔阂”。那么,怎么消除或者说弱化这种隔阂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性的强调是十分重要的。语篇所涉及的范围很大,大到文化背景,小到单个词汇。就词汇而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的情境中识别意义的能力。就文化背景而言,教师应该把文化差别意识和文化背景的介绍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读过不同的材料,介绍文化差异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注意介绍英美文化的基本内涵。情景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知识和学习的先进理论对英语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精华,把得到的启示巧妙地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发挥教学气氛的营造者、教学知识的提供者和教学情景的创造设计者等角色,学生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主体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真总结旧知识和建构新知识。
阅读课堂上,通过开展三大教学元素间的多维互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稳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4写作部分
无论是我国的英语考试还是国外的英语考试,写作部分的考核大部分都注重在根据一个主题进行观点阐述的要求上。这种写作要求不但考核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英语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阐释,否则会给阅卷者一种逻辑不通之感。教师通过设立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认知观之间的冲突,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促进他们认知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再者,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任务,背景材料发放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任务完成情况,交流彼此在写作的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必要的。单凭学生在仅有的上课时间内迅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获得有效的写作策略和培养他们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邹萌.基于情境认知的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交际,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