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11/9 阅读数:193

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构建学生知识框架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打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探讨学生审美教育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审美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在师长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要求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将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有趣的、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以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好的事物,这需要人有一双发现美、观察美的眼睛,还需要人有创造美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看待世界、创造世界。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美学原理来教育学生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以促使学生树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能够运用健康向上的心态生活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生活的质量,我们将这种教学过程称为“审美教育”,学生所形成的能力称为“审美能力”。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教育中不再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德、智、美是其中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品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知识与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小学教育阶段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曾经有教育学家说过:“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有‘美’的存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体、涉及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涉及到精彩绝伦的好词佳句、涉及到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这些都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理解的。但是小学生受到知识基础、生活阅历等的限制,对于这些美好的词句、文章等的理解并不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

2.1创设优美的审美意境,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通过对这些“美”的因素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带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树立审美意识,进而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的审美意境,来促进学生树立审美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打基础。教师创设优美的审美意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教师充分解读教材,感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美感。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美感,就必须自己先有美感,才能以自身对美的感受带动学生对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创设优美的审美意境的第一步,即是自身必须充分解读教材,感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美感,这样才能准确展现美、引导学生树立审美意识。

教师在自身感受美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意境中,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样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也需要在自身感受美的基础上,创设审美意境,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中。创设审美意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与课文有关的实物,使学生通过真实的触摸、观察,感受它的美好;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想跟随教师的思路行走,感受教师对美的理解,树立审美意识;可以利用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走进“美”的境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树立审美意识。

2.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应用的现代教育手段,其应用效果最好的即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界美好的文章,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图片、歌曲等,按照审美教育需要制成flash,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景色,真正理解文章作者所要展现的美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之情。这样运用现代给予技术使学生感受自然美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单是要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美妙之处,这同样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教育工作者精心选编的,其中自然不乏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使学生感受语言运用的美妙也是审美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2.3利用对古诗词的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是小学语文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古诗词教学,从古诗词所展现的优美意境中,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常常遇到理解不好的情况,这也就影响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创新地利用联想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合理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针对诗词展开联想,并在联想的基础上品词析句,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关于“美”的感情,进而发展审美能力。比如,在对杜牧《山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讲解时,学生对于“坐、于”二字的理解是重点。教师可以结合前两句的讲解,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远上秋山的弯曲的石头小路,山路顶端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处人家。我因为什么样的景色在山前停车呢?学生发现“停车”、“枫林”等词,了解到作者是因为眼前这满山枫林晚景才停下车,并展开想象:枫林晚景到底是如何美不胜收,是作者久久不愿离去?自由讨论找到答案:作者将如火如荼的枫林晚景与二月的红花相比较,体现枫叶的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鲜艳、耐寒。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坐、于”二字,而且通过想象领悟了作者所展示的美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这种美景的感染下,树立审美意识,形成审美能力。

在以上审美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中,都不同程度地结合了生活实际,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进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美的事物与情感的陶冶熏陶下,自觉树立审美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发展审美能力,并能够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以养成健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审美教育应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J].考试(教研),2011(04).

[2]郭守臣.小学语文课的审美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07).

[3]王玮.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浅论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教育[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09).

[4]洪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5]张晓晴.在古诗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管见[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02).

[6]陈立兴,周竹伦.剖析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J].教育前沿,2006(06).

[7]姚晓南.美育的实施为何步履维艰---关于中小学美育理论和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8]陈超.浅议语文课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