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要。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处于“文化逆差”的地位。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只强调西方文化的教育和学习,没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学习,导致中学生不会用英文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该文旨在说明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必要性,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优化初中英语教育和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性;对策
1、初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1.1英语教材过度重视西方文化
现在的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多是介绍西方的文化、历史、景点和名人,虽然表达地道、语言优美、内容有趣,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了解西方国家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不管以词的形式还是文章的形式出现,其频率都远远低于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中出现的频率。中学生在这个基于西方文化的教育背景下,他们渐渐地疏离了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1.2英语教学缺失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鼓励中学生能自信说英语,甚至有话题可以与外国人交流,初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介绍西方的文化,例如他们会介绍西方的圣诞节或者西方的餐桌礼仪,却很少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的餐桌礼仪。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中学生单方面地学习西方文化,被动去表达一些信息,没有主动用英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对方。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2、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都是基于“西方英语”,而介绍中华文化的“中国英语”少之又少。很多中学生熟悉马克.吐温和莎士比亚,甚至有些人会背诵几首英文诗歌,然而需要用英文介绍“粽子”、“秀才”和“儒家”这些中国文化词汇时,很少有中学生知道,更不用说他们知道诸如《静夜思》这些古典诗词的英文版了。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处于“文化逆差”的情况,很多外国人之所以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正是因为“中国英语”的缺乏。为了有效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出,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从学生时代抓起。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文化教学不能忽略中国文化的教学。由于中国文化教育没有受到重视,中国文化已出现“文化缺失”现象。现在的中学生是将来中国面向国际交流的主体,只有加强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才能逐渐扭转中西文化交流逆差,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第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中学生从第二语言的角度去提高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理念更是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初中英语教学片面地强调西方文化而忽略中国文化的融入,这会导致学生无法从第二语言的角度去表达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久而久之,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就会在中学生心中淡化。
初中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高度赞扬西方文化,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看待西方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融入,让学生从另一个语言的角度了解传统文化之余,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曾有中学生提到他们在遇到外国友人的时候,想向他们介绍“麻婆豆腐”和“北京烤鸭”等中国美食,却不懂得如何用英语表达,他们对于自己的无知深感羞愧。所以,初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提高实用性。初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认清自身的文化身份,并引以为豪。
3、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
3.1修改教材内容,引入中国文化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英语教材普遍以西方文化为主,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不成体系和难度参差不齐。学生接触的是西方文化的表达,很少有接触到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缺乏中国本土文化、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认知,更不用说用英语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了。中学生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时候往往出现失语情况。
因此,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应当引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和文章。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法知识还没有特别熟练,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英语教材中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难度需要适中。因此,出版社可以选取诗歌的英译作品,或者是中国名家的英文作品的简单章节。例如,由我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诗,词汇简单易懂,韵律优美;由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其中也有一些简单易懂的章节片段。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不仅可以涉及文学方面,还可以介绍中国传统美食、道德、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样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也可以提高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
3.2提升教师素养,对比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这一问题,努力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英语教师不仅承担英语这一语言的教学任务,而且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命。但是如果英语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知识比较缺乏,同时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那么他们自身的素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英语功底,而且也要有非常好的汉语功底,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意识。
另外,初中英语教学要同时结合中西方文化,不能仅仅传授其中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在提及西方文化的时候,应当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的概念。学生既加深西方文化认识和理解,又能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能减小中西方文化逆差现象。例如,当教师提及到年轻人热衷的诸如圣诞节和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时,他们可以把春节和七夕节引入课堂,对两者进行比较。同样是团聚的重要日子,西方过圣诞节,中国过春节;同样是恋人共度的日子,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七夕节有什么不一样,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有个更直观的认识。
3.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物
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完全吸收相关的知识。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上,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或者书籍。教师也要鼓动家长一起做好这份工作,毕竟教师的监督力度有限,只有家长参与到这个引导工作上,学生课外接触相关读物的机会才更大。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社会也渐渐开始接触中国文化,西方的杂志、报刊和书籍都有谈论和介绍中国的情况,而且读物的难度都有合适初中生看的。另外,中国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也积极地翻译了大量的优秀中文作品,这些读物都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西方文化的传授,也要注重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课堂中。中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在全球化浪潮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他们需要使用体现中国文化的英语,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燕.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5(8):59-63.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刘东.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