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要:基于对区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目前自主学习虽普遍开展却收效甚微。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合理定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提出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三种主要方式:以基本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尝试、以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有序探究、以专项训练为问题引领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指标问题引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育终身学习者、落实课程育人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开展了长达七年的实践研究。研究表明,以合理定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为前提,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具体阐述我们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观察、思考与实践。
1、观察:普遍开展,收效甚微
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区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支持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但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却收效甚微。我们通过课堂观察获得了三个主要的发现: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交流等学习活动已经普遍开展;二是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足以在大空间内自主开展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依赖,而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也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三是教师会根据期望的学习结果暗暗预定一条效率较高的学习路径,频繁地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按照既定的学习方向与目标牵引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被严重窄化,思考与探索缺乏自由,最终难以获得成功的自主学习体验,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提高。
2、思考:重新定位,明确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想放开却又严限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想指导却又不得法,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把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定位为成人自主学习的“初级版”,即“低水平的整体自主”,所以不放心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教学方式仍是以教为中心;二是教师不清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指导的时候只能跟着感觉走。因此,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解决教师在定位和目标上对小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认识问题。
2.1合理定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自我发展水平不高,他们的学习观比较稚嫩、缺乏分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业时间管理、学业求助等自主学习侧面,都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的特点。小学生从整体上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比较薄弱,但并不等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低水平的,他们在某些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也可能表现出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能够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学会大量的知识与技能,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学会玩手机等。这说明小学生能够通过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在局部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达到较高的自主水平。因此,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是“低水平的整体自主”,还可以定位为“高水平的局部自主”。若以“高水平的局部自主”来定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就有信心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支持学生自主完成具体的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需要具备的各项具体能力,进而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2.2确定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齐默曼的观点,自主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可按其发生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整个过程是由一系列具体的自主学习活动组成的,这些具体学习活动就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个“局部”。根据“高水平的局部自培养,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具体学习活动有哪些,再分别为这些“局部”的具体学习活动制定专项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完成这些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
自主学习适合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但应用到具体学科时也有其特殊性。我们通过实践发现,以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为例,其主要包括自主定向、自主探究、自主展示、自主交流和自主应向五大类具体学习活动,自主完成每类具体学习活动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项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描述这些专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从学习过程的维度来明确其结构,从行为表现的维度来描述其发展层级。如“小学生自主定向能力发展指标”的编制,其结构是按照学生思考学习目标和计划的过程,分成“目标定向”“起点分析”和“策略选择”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再分三个层次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以区分能力发展的层级。像这样具体描述自主学习过程和行为表现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监控与调节,从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问题引领,点拨提升
因此,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学习活动分别创设成相对独立的自主学习空间,以问题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局部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课“长方形中的神奇小O”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三种主要方式。
3.1以基本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尝试
基本问题是指向整个具体学习活动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就意味着完成了具体学习活动。教师提出基本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尝试,是将整个具体学习活动过程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主”这一定位来思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体会和领悟开展学习活动的意图与方法,从而逐步提升自主完成学习活动的能力。在以基本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对学生的体会和领悟至关重要。
3.2以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有序探究
探究学习活动有较长的学习流程,包含多个明确的学习步骤,每个学习步骤都有相应的学习方法。小学生还不能一下子就完整地掌握探究活动的学习流程以及自主完成每个学习步骤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把每个学习步骤看作一个小的自主学习空间,分别提出指向各学习步骤的基本问题,根据学习流程组成系列问题,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引领学生有序开展探究,逐步掌握探究活动的学习流程与学习方法。
3.3以专项训练为问题引领增效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涉及众多的技能与方法,若完全依靠常规的课堂教学进行培养,关注的内容比较繁杂,干预的次数比较多,琐碎的问题会割裂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尝试的过程,影响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与充分的领悟。而通过专项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完成各项具体学习活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使日常教学中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加顺畅,教师的点拨指导更加简约、精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有效。
4、总结
总之,合理定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实现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7.
[2]侯芳芳,马天红.小学生自主定向能力专项培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0(22):7-8.
[3]董刚,林长龙.猜想验证:小学数学“成长型课堂”的制高点[J].数学教学通讯,2020(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