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改善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标准越来越高,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目前,教育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围绕学生学习成绩展开教育活动,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改善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学习状态较为紧张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的学生会在压力的影响下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那么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心理教育作为当下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以最佳状态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在社会中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
1、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1学习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以往学习的总结期,也是面临高考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综合成绩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容易在受挫后形成心理负担。而现阶段的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要学生在成绩方面有些许波动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如成绩好的学生时刻都处于精神紧绷状态,一刻都不得放松,久而久之就会给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在考试过程中会较为紧张,不利于正常水准的发挥。而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对考试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害怕考试,导致弃考现象频临发生。此外,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非常大,父母对其期望过高,造成学生精神负担,长期在大脑较为紧张的状态下会使学习效果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2生活问题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高,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家庭经济水平,容易造成自卑心理。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程度上的提高,其整体消费质量也相对发生改变,而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所花销的费用与家庭实际情况不能成正比,盲目攀比,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现象,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负担。
1.3情感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发育的关键期,其情绪较为敏感且容易冲动,同时对异性之间的关系没有适度的把握能力。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都会在网络世界的诱惑下而迷失自我,经常会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在网络上,进而忽视了现实中真正的情感,如对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以及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等都视而不见,对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1.4人际关系问题
在高中教育阶段,很多教师为了督促学生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而过于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愤恨,还有一些教师存在处事不公行为,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对学生区别对待,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很难处理,很容易在矛盾中造成彼此间的不理解,导致后期连朋友都做不成,因此,内心产生孤独心理。此外,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造成很多家庭关系不够和谐,使学生与家长关系越来越生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2.1高中生主观上的心理因素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由于现代高中生更加趋于个性化,对很多事情、事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角度,进而在很多看法上表现的比较偏激,容易出现情感上的波动。另外,高中生学习的压力较大,特别是一些中下游成绩的同学,更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常常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空间,不愿与其他人接触。高中生恋爱的问题也较为普遍,很多同学一旦陷入恋爱过程便很难自拔,由于其自身思想还处于幼稚阶段,容易造成误区与心理病态。
2.2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
家庭之中,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致在与子女交流沟通的环节上方式欠佳,很多时候都是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精神负担。或是部分高中生家庭存在着很多离异家庭或贫困家庭,而此类家庭很容易导致高中生自卑感的形成,久而久之形成孤僻的性格。另外,高中教育工作中,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仍是以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而此类的高频率考试势必会刺激学生心理的超负荷紧张状态,同时也容易激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最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习惯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3、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改善对策
3.1加强心理教育和指导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专门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心,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开展一系列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虽然高中时期应该重点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教师和父母不要过于强调分数,适当地为学生减少学习任务的重量,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进行情绪调整,为学生多争取适当的闲暇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放松的状态下避免紧张,对学生正常发挥水准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多给予孩子鼓励,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语,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3.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问题并处理问题。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表面事物的诱惑,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加以引导,避免过激语言和过激行为而伤到学生自尊心,在正确引导下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降低不良现象的发生几率。
3.4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并增加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能够在集体学习的状态下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各院校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彼此间的友谊,进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此外,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随时与老师互相交流,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来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而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孩子最大的心理帮助,并为高中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模式及学习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就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可以看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情感上的压力所形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琳.浅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3(2X):72-73.
[2]盛继霞.高中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6(Z1):133-133.
[3]李丽梅.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1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