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9/26 阅读数:27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因此语文的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始终是中心,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是主科。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热浪,中学语文教育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初中语文尤其显得重要。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自然要教师在课堂上下苦功夫。而本文的主旨便是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教师开展好教学工作寻找方法,为学生良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教学措施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什么教师最辛苦。那就是高中教师。高中阶段,不仅学生要面临高考的压力,教师也要面对这一关。教师为了学生能取得好的成绩,往往起早贪黑。社会都认为高中生辛苦,其实高中教师更辛苦。而高中各科当中,语文要算教起来最累的学科之一。当然文本不是在探讨高中,而是初中。谈到初中,大家一想到的便是数学、英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没弄明白,还要去校外补补课,吃吃小灶。但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有谁补习语文。因为大家都认为语文天天都在用,说话写字都在用语文,有啥好补习的。当然这显然是观念上错误了。语文教学绝不是平日生活里的稀松平常,而是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初中语文教育如果让学生步入了正轨,那么高中语文就显得轻车熟路。所以学好初中语文,对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而对教师来说,上好课也是一份重担,一份需要攻克的难关。本文就从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原因,教学措施等方面入手,简单地探讨一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以及各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1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

1.1教材编写缺乏逻辑性,课文编排混乱

我们通过比较各个学科的教材,就会发现其他学科的教科书都不像语文那么随便。数学、历史、物理等教科书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编排,初一的学生是教不了初二的课程。但语文就不一样了,初一的学生不仅可以上初二的课程,还可以上初三的课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材缺乏逻辑性。正是由于缺乏逻辑性,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难度层次混乱。就算我们不易辨别现代文和新诗的难易程度,那么古诗文就很容易辨别。初一沈复《童趣》的难度明显要高于初二的《爱莲说》、初三的《孟子》《庄子》故事两则。

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课文编排混乱。这也造成许多问题。首先给学生造成语文简单易学,稍微花点时间就可以学会,不愿意深入学习,往往浅尝辄止。我们都知道,语文特别差的学生很少,特别拔尖的也不常见。不像数学英语那样。所以语文分数差距不大,这又导致学生认为语文拉不开差距,不够重视语文,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这样安排课文,导致一些教师重“文言文”,轻“现代文”。就我所了解到,一些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初三时,为了中考或高考,往往只教初三教材或高三教材的文言文,不愿意花时间去教现代文。他们为的就是多留点时间给一轮复习。这就是导致学生在语文教育上不能够均衡发展。

1.2语文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初中语文教育最终是要面对中考检验的,这一点是谁也逃避不了的。但有些教师、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选择了放弃,或者说是麻木了。他们上课不在乎体验文学的魅力,只想怎么考好,只要分数高,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样就变得十分的功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所谓的答题套路一点点地消磨掉。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考试机器,根本不是具有人文素养的人。这样发展下去,对学生的人格和意志力是非常有害的。

据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只背考试要考的知识点,考试不考的就不背甚至看都不看。这样不仅不能学到完整的知识,也难以形成系统的语文学科能力。比如,一些学生只背古诗文要考的部分,不考的就不看。这样造成割裂整首诗文的意境和内涵,对其理解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学生如此,有些教师也采用功利性的教学方法。如上文所说,不仅是高中,连初中都这样。教师对于最后一年的教材,只教文言文,不教现代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一轮复习时间。这样做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样确实能为学生留下多一点的复习时间,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点,或者说站在更高的层面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深造和完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凡是学科教育当以教育人心为主,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核心。任何违背了原则的教育方法,我们都应该摒弃。

1.3教学设计缺乏专业性

这一点主要从教师方面来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大量的语文教师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既缺乏基本的知识素养,更缺乏高雅的审美素养,更不必说更高的层面。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专业性,比如讲课模式化。课文就按照考试要求讲,结构语法,答题套路等,完全忽视语文的美感。那么怎样搞好教学设计。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虽说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鉴于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方面还处于朦胧阶段,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性的作用。优秀的教师是学生在求知路上的良友,而专业素质低,不敬业的教师在会成为学生求知的绊脚石。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很重要。

上面三个问题是从教材、考试、教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既然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就需要我们解决。下面便是我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三点建议。

2应对措施

2.1理清教材逻辑性,科学安排课程

我认为初中课文在编排上应该理清逻辑性,选文上应该去劣存精,强化体系。关于这一体系,笔者建议按照文学史的框架,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为三条线分开编排。然后,根据文学史的历史,把知识点分配在六本初中教材。比如,古诗一卷可以是《诗经》,古诗三六卷是明清小说。这样编排有个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或是现代文时,可以感受到文章风格的变化,如古诗文,汉赋魏晋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能够让学生去思考变化的原因,历代文章的特点等问题,这样可以扩充学生的思考范围,也提高语文教育的深度。还有在选择课文上,应该选择优质的文章,增加大家的名作。经典的文章都是经过时间的检验,也是最能给予人们营养的。

2.2增强语文课堂趣味性

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语文课堂形式趣味性。在课堂开始要有精彩的导言,在课堂下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二是要实现语文课堂知识的趣味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对作品之中所体现的趣味性进行细心体会。将课文的场景描绘出来,让场景有立体感,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入到意境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比如在讲《出师表》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探寻下诸葛亮面对乱世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来分析诸葛亮的心理性格对他命运产生的影响。这样就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局限于课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提高了思维的广度。

2.3加强教学设计专业性

一共有三点要素。一是凭借教材,教读教写。语文教学不仅是在写,读也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胆力。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在课堂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进行对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可以激发其兴趣。二是注重过程,发散思维。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点,循循善诱地帮组学生学习。还要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思维,比如分析课文时,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三是传授方法,揭示规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途径,掌握了方法,阅读和理解语文课文就会事半功倍。规律具有普遍性,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规律,就可以节省下时间和精力,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教材、考试、教师三个方面来论述了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教师、教材、试卷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有高品质的教材,也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把讲授的内容与试卷有机结合,让学生既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又能够适应考试。

参考文献:

[1]宁鸿彬.怎样搞好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7(03):1621

[2]罗新建.浅谈如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2):36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