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从现象看本质—对高中文理分科的思考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9/25 阅读数:337

从现象看本质—对高中文理分科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关系的梳理和深层次剖析可以看出,要根本解决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不能将目光仅仅盯在高中教育教学以及高考制度改革上,而是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坚持科学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体系。

关键词文理分科;高中新课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关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问题的讨论虽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但“讨论”本身表明这个问题已被提到教育改革的日程上。继江苏省率先取消文理分科的尝试之后,2009713,湖南省教育厅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这被认为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取消文理分科”,在全国尚属首例。同时,山东省也决定将于2011年正式取消文理分科。我们应透过现象做深层次的分析,以便于更全面地认识文理分科问题、合理实施高中课改和推进素质教育。

1、文理分科与高考制度

在这场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讨论中,矛盾的焦点之一集中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招生制度上。许多人认为,文理分科是为了满足高等学校招生分科考试的需要,要取消文理分科就必须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否则文理分科取消与否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会怀疑高中文理分科现实和高考制度间的密切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倡导要加强素质教育,而且高考制度改革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尝试了从高中会考制度到“3+X,3+1,再到“高考十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模式。可是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应试教育也没有消失,学校和学生较为关注的还是那几科,人们在乎的还是高考成绩。由此可以看到,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一个高考制度变革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挖掘其背后更深层的影响因素。

广受指责的现行高考制度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尚未普及,高等教育资源更为稀缺。然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需要大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了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分科教育”模式被广泛采用,高等学校分文理科设立经济发展所需各专业。为了更好地选拔与高等教育对应的各类人才,高等教育招生开始采取文理分科考试。同样,为了满足高等学校人学招生人才选拔的需要和为高等学校提供具有更好的专业基础的生源,高中采用文理分科的教育形式。教育行政部门从来没有要求高中文理分科,反而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并明确反对教育教学为考试服务,但是应试教育还是出现了,高中文理分科也长期保留下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的社会现实。为什么要采用分科教育模式因为百废待兴时期经济建设是第一要务,教育首先要发挥为社会发展培养劳动力的经济功能为什么我国要采用高考选拔制度因为高级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带来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而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只能采用精英教育方式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于高考因为社会存在大量不平等,且结构过死,缺乏灵活的协调能力,无论是处于弱势地位者想扭转命运,还是处于强势地位者想扩大优势,考大学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只要社会存在不平等,人们就会努力获得优势地位如果没有选择或可选择机会太少,势必会涌向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选拔性考试势必存在,而教育难免不会被考试所左右。改革开放年来,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社会不平等不可能完全消失虽然高等教育资源已更加丰富,但仍不能满足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所以说,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高等教育人学选拔性招生机制不会立刻消失。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进选拔机制,利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将教育引领到学生全面发展方向上来。这也是高中新课改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文理分科与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场大讨论中,坚持取消文理分科者提出,分科导致学生偏科,阻碍其全面发展,进而降低了国民素质。由于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问题,高中生的偏科问题直到大学才得以显现理科大学生一般集中表现为人文素养的缺乏,文科大学生则常被指责缺乏科学精神和逻辑能力。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文理兼通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多次尝试未果后,人们开始指责高中教育没有为大学输送素质全面的生源。这也是为什么要求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声音较多来自高等教育领域的原因之一。

在认同文理分科的不利影响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即高中一年的文理分科教育能否承担得起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么大的责任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认为“文理分科的弊端在大学和大学以后表现出来,人们就会认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中阶段的事情,其实不是。我认为,常常是小学、初中整个的素质教育没有做得很好,才会出现这种状况。高中最后一年才真正分科,一年的时间怎么能决定这么多事情呢这是不可能的。”人的发展和素质养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是某个阶段的产物,高等教育在其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如果一味将教育质量问题和素质全面发展归责于高中文理分科,难免会有人认为文理分科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高等教育问题的转移。另外,史宁中校长还提出,“要取消文理分科,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事情”,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当下很多人将学校教学和教育混为一谈,将学生成长完全寄希望于学校课堂教学。正如高中文理分科问题,许多人支持取消文理分科的一个理由是导致学生素质不全面,“理科生缺乏人文素养,文科生缺乏科学精神”,那么是否就可以认为只要理科生学习了文科课程就不缺乏人文素养了呢学校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承载太多也会超出其负荷。因此,正确认识高中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摆正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关系,对于我们改革应试教育、科学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文理分科问题的争论的启示

虽然无论是高中教师还是学生甚至家长都没否认文理分科会造成学习偏科,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是他们大多数仍然坚持高中不能取消文理分科。原因何在呢难道他们都不希望学生自身素质能全面发展么非也,只是人们更在乎考大学学校更在乎升学率,至于是否会增加负担、文理是否分科没人真的在乎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在现行体制下即使只学习一门课程,学生的负担也不会减轻。因为压力来自竞争,而竞争来自趋同与资源匾乏,趋同和资源匾乏又源于社会结构矛盾冲突和教育发展水平。基于此,要根本解决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不能将目光仅仅盯在高中教育教学以及高考制度改革上,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坚持科学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体系。

3.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巨大冲击,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都涉及一个观念问题,即教育究竟是为个体发展服务还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上教育的两大功能是统一的。然而,实践当中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追求经济利益,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温不火而应试教育却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探讨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其实质涉及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还是为个体发展服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继续应试教育。当前,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全日制教育到成人继续教育,各级教育都太过于功利,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个体发展。为什么家长热衷于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为什么高中那么热衷于追求升学率,与升学率有关的无所不用,与升学率无关的毫不关心一句话,利益使然世纪年代初的高等教育产业化也使得本来清纯的象牙塔变得铜锈斑斑,成人继续教育则演变为变相售卖学历。在这样一个利欲熏天的世界里应试教育如鱼得水,还有谁关心学生的素质发展呢严重市场化的大学教育导向所带来的学生片面发展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因此,必须坚持人本思想,树立为个体发展服务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相统一的教育观。

3.2坚持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探讨文理分科问题有一个误区,一些人认为文理分科直接导致了学生素质不全面,言外之意将素质的养成完全寄托于学校课程,这样的教育观念肯定是片面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家庭、学校、社会应分别承担自己的责任,小学、中学、大学应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可偏废。素质教育更不是一两门课程就能够实现的,也不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够独立完成的,应该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素质教育遇到的问题,结合具体教育实际来设计解决策略。另外,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素质教育就意味着个性发展,需要教育者解决好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矛盾。

3.3加大教育投入,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应试教育产生的重要原因,加大教育投人,扩大各级教育容量,是缓解应试教育问题的重要措施。早在199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目标尚未达到,与我国巨大的教育需求形成强烈的反差。教育投人的严重不足限制了教育资源建设速度,无形中加大了教育竞争,支持了应试教育。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对于有限的教育投人更要进行合理分配,加强协调。因为教育投人分配不仅涉及教育理念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更关乎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长期以来,政府一直重视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因此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人,而对高中教育则明显关注不足。根据我国国情教育分配政策投人适当有所倾斜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保持整个教育体系功能的发挥。由于教育投人的不平衡,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2002,在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已达到83.5%的情况下,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却只有85.3%。川因此,今后在加大教育投人的同时,适当向高中教育倾斜,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不要轻易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就普通高中文理分合问题专访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和高夯教授[J]课程·教材·教法.2009(7):7-9.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R]2005-10-28.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