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历史课程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巨大的推力。初中历史课程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会为学生历史思想的形成提供动力。但就目前来看,初中历史教学普遍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无法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互结合。加之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负面的认识。基于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进行简单探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初中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系统化认识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的教学活动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建设。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主动地融入历史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力学生融入历史教学,使其充分体会到历史学习的魅力,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1、利用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而且需要学生掌握充足的知识内容。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普遍为“填鸭式”,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互动。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融入到教学中,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也就不够深刻。教师无法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的兴趣,自然会导致历史教学停滞不前。新课改的推陈出新为当下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明确指出,教师需要与学生平等发展,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老师,喜欢历史这门学科,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科举制的创立》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更为和谐、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将本节课程的内容和生活中的中、高考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内容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此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古代的科举制度相较于现代的中考、高考,其区别及联系都有哪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将会使学生的成长更加有利。
2、利用课外实践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的内容涉及范围颇广,且内容丰富。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单纯叙述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开设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借助实践教育活动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互连通,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章节内容时,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校园周边的革命博物馆或革命纪念胜地,领会革命先辈为拯救祖国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仔细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在班上举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但在当下,各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手段更为多样化,多媒体设备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声画结合的优势来为学生营造更具色彩的历史教学氛围,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进而切实有效地促使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推动学生成长。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课堂导入的多媒体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结束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予以更多重视,着眼于教学氛围的创设,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更有效的推进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历史教材,更有效地展现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燕.浅析课外兴趣小组在初中历史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9(9):56-57.
[2]田兴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7-148.
[3]孙明雪.运用历史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