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
——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影响未来我国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16—2035年义务教育学生规模进行预测,并估算所需教师编制、教育经费和校舍建筑规模。研究表明,未来七年内我国小学学生规模不断缩小,初中学生规模由于第三次“婴儿潮”的作用有所增加;“全面二孩”政策对义务教育的影响将从2022年左右开始显现,并在短期内刺激义务教育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到2030年达到峰值,之后义务教育学生规模会重新开始缩小。对此波动,我国现有义务教育教师编制规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速度基本可以应对,但应警惕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浪费和城镇义务教育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谨慎对待农村撤点并校,同时加强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并引导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学段的教育战略规划。
关键词:全面二孩;义务教育;教育规划;人口预测
为应对我国低生育率、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人口新常态,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政策)。按照五中全会决策部署,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与配套法规得到修订,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实施。
“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而生育政策调整对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一直是人口学界的热点问题[1],也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2]。在教育领域,在校学生规模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指标,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势必引起我国出生人口的变动,进而影响未来入学人数和在校学生规模。为确保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避免教育资源的不足或浪费,有必要对未来学龄人口(尤其是入学高峰)进行预测①,并做好相应的教育战略规划。
本研究以义务教育为例,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需要的教职工人数、教育经费和校舍建筑规模,进而提出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建议。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
(一)“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人口预测的思路
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估计总和生育率预测出生人口,[3]这种思路适用于生育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但是在生育政策调整时,政策“遇冷”等问题将导致实际生育率与预期生育率出现较大偏误,[4]从而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不采用通过估计生育政策实施后的总和生育率来进行人口预测的思路,而是将预测人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假定原有生育政策保持不变,预测出未来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第二部分是根据“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数量和生育意愿等情况,预测出政策新增出生人口。[5]两部分之和构成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人口预测结果。
(二)人口预测工具与参数
1.人口预测工具的选择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深远影响,人口生育率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事实长期存在,因而应该选择有效区分城乡的人口预测工具。王广州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城乡人口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所以本研究采用了CPPS作为预测工具。[6]
具体模型①如下:
nPt2(x+n)=[nPt1(x)±nMPt1(x)]×[nL(x+n)/nL(x)](1)nMPt1(x)=TMPt1×nMIG(x)(2)
式(1)中x的取值范围为0~100岁,nPt1(x)是在t1时刻年龄为x岁至x+n岁的人口数;nPt2(x+n)是在t2时刻年龄为x+n岁至x+2n岁的人口数;nL(x)是确切年龄在x至x+n队列存活人口数;nL(x+n)是确切年龄在x+n至x+2n队列存活人口数;nMPt1(x)为在t1时刻年龄在x岁至x+n岁的农村迁出或城镇化人口数,因此计算迁移人口时农村为“-”,城镇为“+”。
式(2)中TMPt1为t1年度内人口迁移量,nMIG(x)为年龄别人口迁移率。
2.参数设定与说明
第一,基础数据。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城市、镇和乡村的人口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具体指标包括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分年龄的平均育龄妇女人数和出生人数,死亡率和出生率由相应指标计算生成。在预测时,将城市和镇的数据合成为城镇数据,乡村数据直接视为农村数据。
第二,人口生育率。《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城镇和农村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98和1.44,本研究假定生育政策不调整的情况下,城镇和农村继续保持0.98和1.44的生育率水平不变。
第三,城镇化率。
8《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的发展目标,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以此推算,城镇化率增速应为每年0.97%。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69.7%,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7]中预测的70%左右基本吻合。
(三)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预测结果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据“六三”学制,本研究将小学和初中的学龄人口界定为6~11岁、12~14岁,①并由此合成2016—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预测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军.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视角[J].人口学刊,2015,(2).
[2]姚引妹,等.“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受教育人口变化趋势研究[J].教育研究,2015,(3).
[3]梁文艳,等.人口变动与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基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5,(3);李玲,等.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研究——基于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4).
[4]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