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
摘要:高职扩招是新时期优化经济结构、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要求高职变革发展理念、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高职扩招应坚持类型教育办学方向,践行“大众教育”理念,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发展;通过优化入学甄选方式、建立分类培养机制、完善弹性学制来革新培养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建立兼顾“大众性”与“高等性”的质量标准保障扩招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变革
为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我国启动高职扩招。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5月6日《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扩招凸显高职在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重大问题上的战略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彰显“类型教育”属性、落实“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发展定位的重要发展机遇。相较于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扩招,此次高职扩招在招生规模、方式、对象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特点,对高职的发展理念、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1999年,我国启动高等教育扩招,高职承担重要扩招任务,获得了规模发展的重要契机。20年后高职启动扩招,是新时期高职深化内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此次扩招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质量为先,高职已有的发展路径难以满足扩招要求,变革迫在眉睫。
(一)短期急速增长的扩招方式给高职带来变革压力
高职一年扩招100万,速度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对1999—2019年高职招生数增量与增长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图1):高职招生在1999—2006年间增幅明显,年均增量为31.2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8.46%,其中2003年招生增加54.37万人,2000年增加43.4万人;2007—2018年间高职招生增幅趋缓,这与2006年我国政府明确“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政策导向有关,年均增量为6.3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01%,其中2007年(减少9.15万人)、2010年(减少2.89万人)、2012年(减少10.08万人)和2016年(减少5.22万人)均出现负增长。而此次高职扩招100万,增量远高于历年;高职招生增长率为27.11%,远高于近10年的增长率,接近1999—2006年间高职招生年均增长率。
高职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将会给高职系统变革带来巨大压力。短期内高职系统自我调整、挖潜能力有限,对外部资源依赖较大。1999—2006年间,高职定位尚未明确,培养模式尚未成熟,当时高职招生规模增长过快引发了高职质量不高、就业难、吸引力下降等系列问题,这对此次扩招是一种警示。
招生规模的大幅扩大,首先会对高职办学资源配置带来挑战,高职的校舍、实训资源、经费、校企合作等办学资源将面临短缺的巨大压力。其次,高职扩招对师资队伍的挑战更大且更持久,一方面是师资数量缺口,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挖潜、培育、兼职等途径部分解决;但更关键的是师资能力不匹配的问题,这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将给保障扩招质量带来极大挑战。再次,招生规模增长还会对学生就业带来挑战,2018年高职招生368.9万人,扩招100万后,2022年高职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超过450万,就业压力将会明显加大,这对高职培养方式与质量、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以及外部就业配套制度保障等提出新要求。
高职扩招对于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不能将其作为阶段性的行政任务,而应从高职坚持“类型教育”办学方向的战略高度认识其意义。扩招给高职带来若干挑战,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应对,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布鲁贝克.(2001).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陈江.(2019).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样态:问题与策略.高教探索,(2),97−102.
[3]胡鞍钢,周绍杰.(2015).“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远景目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4−13.
[4]霍海燕.(2014).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就业政策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101−104+108.
[5]纪河,麦绣文.(2006).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及基本特性.中国远程教育,(1),20−79.
[6]克尔.(2001).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7]特罗,徐丹,连进军.(2009).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大学教育科学,(3),5−24.万秀兰.(2003).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职能体系.高等教育研究,(4),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