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
摘要: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发达国家;教育质量
(三)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
在教师教育的构成中,课程是核心要素,不仅会直接影响教师教育的质量,还能间接彰显教师教育的特色。美国首先规定了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对于小学教师教育来说,文理知识、教育理论基本知识及各种教学方法是主要课程;对中学教师来说,重点培养教师的善于思考、有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适当的教学方法,成为学者型教师。目前已经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文理课程在美国受到重视,因为该课程是通识课程,要求每个大学生都该掌握。接下来的学科专业课程是和教师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学科和专业相对应的知识内容。教育专业课程是为已经和将来准备从事教育事业者安排的专业技能课程,对教师很重要。从内容上看,美国教师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学科类的课程,还有领域类的课程,而这两种课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有交叉。“教育专业课程具体涵盖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学过程等;教学法,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等。”[10]教育实习是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近年来有延长的趋势,大概安排15周左右。为了方便中小学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培养机构还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相关的课程,甚至有学位课程供教师们选择。而一旦通过学习学位课程获得了相应的学位,就可以不需要再参加考试而得到教师资格证书。
实践环节在日本的教师教育实施过程中被看得非常重要,成为国家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新动向。为了提高未来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日本教育大学协会最近提出了以“教育实践体验”和“教育现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样板课程”,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对于现行的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实现课程类型多样化。日本小学初中的课程分为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三个领域,高中分为各学科、特别活动两个领域。为适应中小学教学需要,学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概括起来有八大类,一是有关教育的本质及目标的课程,如教育原理等;二是有关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等;三是有关青少年健康生活方面的课程,如生活指导论等;四是有关教育方法及技术的课程,如教育工具学等;五是有关学科课程与教法的课程;六是有关教育基础类的课程,如教育史等;七是有关教育实践研究的实习课程;八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所设置的选修课程。第二,不断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随着日本《部分修改教职员许可法》等政策、条例的颁布,加大了教育专业课程的比重。第三,凸显教学内容重点。对幼儿小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授方法和技巧为主,过于高深的理论知识对他们难以接受,而这些专业和理论性强的知识则体现在高年级的课程里。同时还开设了属于“综合演习”类的课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国的教师教育师资主要在大学的师资培养课程中进行,分为4年制的“教育学士”培养课程和(3+1)“教育硕士”培养课程两种形式,其中,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占有相当比例,并规定教师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必须与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相对应,在培养从事初等教育的职前教师课程中,必须开设与小学教育相关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组织、备课等专业科目课程,强化中小学校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及其教法的学习。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性,鼓励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教学实践现场进行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及开展研究等。
德国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被称为本科,从学习内容上来说,学生在预备校学习的主要课程是与小学未来要开设的课程相联系的,其中包括宗教、历史等文科,德语、外语等语言学科,数学、自然等理科和绘画、音乐等艺术科。在师范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开始涵盖有关教育学及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如教育学、教学实践、学校教学实习等。中学教师的培养方式与小学教师培养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成为中学教师,就需要完成高级文法中学的学习,取得文法中学毕业证书,然后取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完成第一级学位的学习方可报名参加口试、笔试及教学实践考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意见[Z].2014.9.
[2][3]钟启泉.世界课程改革研究(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34、536.
[4]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5]郑婉.法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5).
[6]湛启标.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7).
[7]何茜,谭菲.韩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特色及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9,(12).
[8]祝怀新,潘慧萍.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