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8/13 阅读数:269

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发达国家;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实现从行政定向、封闭运行19]转向动态多元的开放模式的转变。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和编写实践取向的应用性课程。教师教育应重心后移,[20]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新体制。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形成形式多样、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

(一)创新多元化教师教育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1.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从占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地的角度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从精英化个性化两个维度,精心培养具有教育家潜质的卓越教师。

2.优秀教师培养模式

优秀教师培养模式以普通师范生为培养对象,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科学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优秀教师。

3.未来教师培养模式

未来教师培养模式以非师范生为培养对象,借助区域高校教学联盟等共享平台,为有修读教师教育课程意愿的联盟内高校学生和其他高校学生提供修读机会,考核合格认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学位,并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培训。

(二)构建特色化教师教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1.构建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

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突出实践取向,将教师教育课程渗透到大学四年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对接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实践技能课程

2.建设实践取向的案例课程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内容进课程,精选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进课程。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启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系列课程教师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开发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3.开发共享开放的网络课程

积极借鉴MOOCs和微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研发和建设教师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相应的多媒体资源库、名师教学案例库、课堂教学素材库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意见[Z.2014.9.

2][3]钟启泉.世界课程改革研究(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34536.

4]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5]郑婉.法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5.

6]湛启标.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7.

7]何茜,谭菲.韩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特色及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9,(12.

8]祝怀新,潘慧萍.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