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强调信息化、数字化,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小学生不能理解掌握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因此,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方面实现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与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整合,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课程资源,并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学生能够进行轻松、愉快、高效的数学学习。教育现代化强调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小学数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更应打好基石,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结合相关理论将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现代化提供帮助。
1、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1.1有利于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更容易理解具象化的事物。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进而难以理解掌握知识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学生不是空着头脑走进教室的。教师要积极地将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表象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积极进行意义建构。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将小学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以动画、视频、文字和语言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这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当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居民在超市购物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超市收银员或者居民等不同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购买不同的物品,扮演收银员的同学负责收钱。让学生体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数学意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1.2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材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不利于学生思维、视野的拓展。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便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STEAM教育、人工智能等。
以微课为例,一节微课时间一般为5-8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主要涵盖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教学片段,更符合视觉驻足规律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视频查漏补缺,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巩固加深知识,达到个性化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学生的观看次数,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行有效的双向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根据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可知,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精神。信息技术强调“从做中学”,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整合,强调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挖掘数学知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整合,就是将学生从“静态”的生活化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动态化”的课堂中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比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设计一个“我是小小进货员”的小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成风筝进货员、零食进货员等等。根据进阶学习理论,将游戏设置成不同的等级。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略数学知识的魅力。
2、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式
2.1整合原则
2.1.1适度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避免过度炫技。教师应当明白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信息技术仍然只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如果过于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将数学课程变成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完全被酷炫的技术吸引眼球,数学教学内容成了辅助内容,反而得不偿失。
2.1.2实效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在避免炫技的基础上也要注重讲求实效。任何的教学形式,若没有实效,都是空中楼阁。只有让学生能够实际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才是好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整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1.3实用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要讲求实用性,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比如,在教学生千克和克的单位时,直接拿两个实物让学生感受,比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更实用。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2整合措施
2.1.1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中具体实际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整合有利于“数学生活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素材,比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公园的视频,带领同学一起“逛花园”,让学生去寻找花园中的多边形,一起探寻求解多边形面积的方法。传统课堂仅凭教师的讲授,无法构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降低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融入生活。
2.1.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整合
小学数学课程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的班级授课制,包括复习旧知、讲授新知、练习巩固等步骤,不能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整合的观念仅停留在使用PPT、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来说,弊大于利。实际上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
以翻转课堂为例,主张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并且可以按需对知识点反复观看,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讨论,以达到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次数、讨论、作业提交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1.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我国目前教师队伍整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只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还处于边缘性学科以及简单的辅助手段。然而,今年大面积开展的线上教学,警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学校应当专门开发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加强课程的考核力度,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实际上,目前许多师范大学早已将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但是,教育教学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所以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也应当逐步提高。
3、结语
社会逐步走向“数字化”,教育也越来越提倡信息化。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迫在眉睫,关键在于怎么进行有效整合,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本文浅析了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盈盈,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240-241.
[2]臧晓梅,李后振.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8):59-60.
[3]朱艳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层次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4):45-47.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0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