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初中教学管理工作
摘要:迈入21世纪,信息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领域的变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00后”作为新的时代一员纷纷踏入学校这座象牙塔,登上学生舞台。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作为整个教育进程主要环节的初中教育面临新的时代任务与挑战。面对时代与现实的冲击,作为初中教育关键环节的初中教学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初中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以期为新时期初中教学管理工作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科学发展
1、新时期的新变化
1.1“00后”的初中生少年
“00后”是相对于“90后”、“80后”所提出的概念,指的是 2000 年后出生的一代人,这代人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有着鲜明的时代差异:“80后”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萌芽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不够,所以其成长环境相对较清苦,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只是刚刚起步,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很少,所以思想较为一元化;“90后”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方面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加深,但发展还不足、开放还不够,另一方面,信息化的时代悄然降临,这对于“90后”是一个很大的思想冲击,因而“90 后”表现出保守与标新的矛盾状态。而“00后”则完全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代:改革开放已经实行了三十年,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成就卓著,并且逐步赶超着这时代的信息化步伐。家庭环境的优越、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涌入使得“00后”成为思想最新颖、独特,性格最多变、叛逆的一代。
另一方面,初中生阶段(12—15岁)是人整个人生历程中最敏感、变数最多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褪去小孩有幼稚却又欠缺成年人的理智,因而他们表现出急切的寻求自我却又无法摆脱依赖的心理特征,情感上较为冲动,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对这群“00后”的初中生的教育上,需要以他们的生理、心理、文化特征为基础,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管理方式。
1.2国家政策的变革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即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它以学生能否考高分进而顺利升学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所关注是学生片面的应试能力,忽视学生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其片面性,它把“人”压扁为只有“应试”这一方面特征的纸片人。
然而人并非是单一的、纸片化的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其多向性和多维度,因此国家提出实行素质教育,即一种关怀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青年。
2、初中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2.1校本位、师本位思想占主流
校本位、师本位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来指导安排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核心来编排课程和教授课程。
校本位思想对于统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有序运作具有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整个学校的运转全都围绕学校来进行,不仅使教师无法按照该班级和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丰富学生知识,更使整个教学氛围模式化、刻板化。
师本位思想的影响在于,在课堂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其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教师按自己编写的教案组织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学生作为教育客体接收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即,在听课时,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应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交给了学生知识,却没能教会他们思考,所以这些知识是死的,产生不了新的东西,这不仅对于学习过程助益颇微,对于其处理以后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有不利影响。
2.2教育行政系统过多干涉教学系统
在学校中,有教育行政系统和教学系统两套系统。教育行政系统由校长、教务处主任、年级调研组等各级行政干部组成,教学系统主要是由教师组成。在学校中,一般是由教育行政系统处理学校日常行政工作、安排教学课程、制定教学方案,这一方面对于学校的整体运作、协调一致、贯彻学校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具有协同作用,而另一方面,教育行政体系过多干预教学过程:教案编写、课程设置、教师考核、升学指标设置等则对教学的进行、课程的完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因为规定过硬、政策过死,教师就无法按照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刻板、僵化的教学安排也不利于教师们各显其能、各展所长,使其教育才能得以发挥。
3、如何做好新时期初中学教学管理工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变化造成新时期初中生心理特征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及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教学管理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新时期初中教学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棘手了。因此,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3.1更新观念:以生为本
学校是我国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完善。所以,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观念,转变那种认为学校才是整个教学运作的主体、老师才是课堂的主导的看法,真正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增长、学习技能的提高,更关心学生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以及情感道德的成熟,不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己任,更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己责。
3.2变革制度:行政、教学系统和谐运行
学校的行政与教学系统是两套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系统,教学系统离不开行政系统的指导与规划,行政系统的方针政策又需要教学系统予以实施。但是,行政系统对于教学系统管得过严、过死,不仅使教学活动丧失了活力,还对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产生阻碍。因此,行政系统应当在政策上对教学系统留有足够的余地,让教师能够各显其能、各展所长地开展课堂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宗六.学校教育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吴志宏.把教育专业自主权回归教师[J].教育发展研究,2002(9):38-40.
[3]李鹏宇.浅谈中学教学管理模式创新[J].教育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