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等数学课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和高等数学课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向提出了高等数学课程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实践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立德树人教育;数学文化;思维拓展
就教育工作,《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等教育,为什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是一个新的课题。
1、高等教育与高等数学课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前瞻性与必要性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展开,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大学的正道。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而高等数学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只局限于教师师德的潜移默化影响,这样的教育效果离党在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的实现相差甚远。高等数学是几乎所有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是每个大学生进人大学校门第一门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课,是理工类各专业的工具学科,该课程可以渗透到各专业的不同领域,而该学科特有的学科文化同样肩负着引领学生前进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高等数学本身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高等数学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该课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气息,表现的思维方式,展现的解决问题的智慧却是博大精深的,这些在带给学生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完全可以成为指导学生成人成才的有力工具。在课称教授过程中,创立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任务,是高等数学课程更神圣的使命。
2、高等数学课程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途径的实践与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有效措施,主要在以下四个方向将课本知识延伸扩展。
2.1渗透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质
将数学知识所渗透的文化气息、以及重要的、有特色的、有趣味的数学知识,还有创立该知识的数学家的典故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领略知识特色的同时,体会数学家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和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一步学习数学家的品格和优点。例如对取整函数的授课过程中介绍该函数的创造者:数学家高斯的典故和轶事,使学生不仅了解数学知识,还学习数学王子高斯的三大秘诀: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思考;讲授极限一章的内容前,介绍极限思想的产生的历史,特别是穷竭法的开创者阿基米德的故事,并说明他自身的极有哲理性的名言语录: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即使对于君主,研究学问的道路也是没有捷径的、不要动我的图;介绍函数微积分的初始先介绍其创始人牛顿与莱布尼兹工作与学习态度、人格品质,从而对学生起到深远的教育意义;例如求解最大值问题中蜜蜂蜂巢建造的合理性,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使学生用谦虚求实的心态对待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
2.2培养学生“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
这些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在人们日后的工作中起作用。例如在“无穷级数的收敛性”与“向量的定义”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维所体现的哲学过程:量变引起质变、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并将数学知识中哲理性特别强的知识进行集锦,并将这种哲理蕴含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胸怀,使学生对人生方向的把握科学化。
2.3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
用数学工具来处理和解决本学科与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与逻辑推理问题。将数学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升华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智慧,提升学生看问题的水平与高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品格和适应社会的本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做准备。例如关于心形线的爱情故事,让学生看到数学家的智慧,以及数学语言的神秘和重要。
2.4建立高等数学课程学科文化的网页
作者建立的高等数学课程学科文化的网页,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更完备的案例库的网页,引导学生在各章节授课前在网页上阅读,进而使学生的融人到教学的更多环节中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接受案例所承载的实际应用讯息,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从而真正完成教育的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从校内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立德树人教育》选修课,作为对高等数学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的补充,一个学期有100多名学生参与本课程学习,并实现校内外交流,是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效办法。
本文的思想与操作方法已经得到我校高等数学授课教师的认可和试用,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喜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在德、智方面的素质,确实从立德树人教育角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慧.以高等数学课程为载体加强大学文化建设[J].华章2011(19).
[2]刘彦慧.以大学数学课程为载体加强大学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2(16).
[3]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 (1):22-24.
[4]李心灿.高等数学应用205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