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初升高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摘要:文章探究了初升高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及应对策略,首先分析了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发生的心理变化,然后提出了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后应对心理变化的策略,包括调整学习方法、调整个人定位、调整人际关系。
关键词:初升高学生;心理变化;学习方法
通常来讲,初升高的学生普遍学习压力较大,和初中学习相比,学生心理变化十分明显,很多教师都会听到学生反映考试与作业多、各个科目的习题非常难、学习内容多、睡觉晚、课堂犯困等问题。因此,研究应对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发生的心理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生的心理变化
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发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儿方面。一是学习带来的心理变化,进入高中后,学生思想逐渐变得成熟,能够忍耐和克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绪,但是容易产生表里不一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山学习引起的心里烦躁、难过、委屈没有表达出来,在其他学生看来如同从未发生任何事情,或是因学习受到表扬而心情愉悦,但是故作镇定、表现得并不在乎。二是个人定位带来的心理变化,高中生这一个体比初中生更为独立,其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不过这是以和睦相处为基础的,和初中时所具有的反抗性存在一定差异。三是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变化,初升高之后,学生普遍有了更高的人际交往要求,对于友谊的理解已经不局限于兴趣爱好一致,还要具有相同信念、理想、观念等。
2、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后应对心理变化的策略
2.1调整学习方法
部分初升高的学生会认为高中知识远远多于初中,不但学习内容大量增加,其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速度很快,各个学科的考试、作业难以有效应对,比起初中教师手把手地监督式教学,高中的学习内容让初升高的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同时让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纵观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高中是初中与大学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该阶段需要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进行培养与历练,若该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有效改变,势必会进入学习低谷期,追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且即便在大学也无法与学生保持相同的学习进度。众所周知,人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改变,因此,初升高的学生需要在整个高一学年寻找和发现适合自身、有特色的学习方法,寻找自身学习的不足,并按照个人特点选取效率高、知识吸收快的学习方法。
2.2调整个人定位
要想让学生充分适应高中环境,需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科学地自我定位,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高中的位置,观察身边的事物哪些依然拥有、哪些已经改变,明确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部分学生在初升高的过程之中,面对全新环境依然使用原有的评价,这会带来难以适应环境的问题,而环境的适应不良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将在高一的下半年至高二的上半年逐渐显现。
2.3调整人际关系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初升高学生心理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积极调整人际关系。当学生山初中升到高中之后,身边的人焕然一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全都发生了改变,这时,学生便渴望结交新朋友。不过,学生此前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在初中属于尖子生,会将初中的优越感带到高中,而比起初中,高中学生看待事物更为个性、全面,如果学生依然保持优越感,觉得其他学生不如自己,那么容易受到他人的排除,让他人觉得自己自以为是、不易亲近。而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成绩低下,初中教师对其表扬和肯定较少,容易使其形成自卑心理,并且在初升高后将自卑心理带到高中,看到他人的优点会认为自己和他人有很大差距,于是自卑不自信,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因此,初升高的学生需要尽可能地克服初中时期的优越感与自卑心理,抛开交际过程中对其他学生的偏见,敞开心扉地感受和经历人际交往的过程,这样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心理状态会大为改善,性格也会开朗起来。与此同时,学生在高中时期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成长的速度较快,思想更加独立,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无法看透他人所想的事物,需要对其保持尊重,对方不愿告知不可强求,在彼此的尊重中增进彼此的关系。
3、结语
研究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发生的心理变化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调整学习方法、个人定位、人际关系来有效应对初升高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发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时代变化、社会进步、生存发展需要健康心理素质:浅谈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243-244.
[2]郑印乐.高职应用型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策略:基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探索[J]职教沦坛,2016(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