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思辨性阅读模式的应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关键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敢于打破传统阅读模式的弊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合理运用思辨性阅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语文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思维;理性思维;个性;有效性
在一个倡导创新的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思辨性阅读模式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使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样的思辨性阅读学习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1、思辨性阅读及其教学特点
思辨性阅读是指通过科学引导,让学生抱着质疑与批判的理性态度来阅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1反思性
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重自我反省。在阅读反思中,阅读者容易发现阅读对象中存在的矛盾,从而促使自己主动对不同问题展开探究分析活动。比如,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悲惨世界》时,就可以让学生反思人性的大爱与大恶,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2延展性
延展性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点,其强调阅读者能够围绕文本存在的问题,以良好的阅读视野进行科学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比较分析前后文内容,最终提高阅读者的思考能力。以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掌握林黛玉的具体性格特征,教师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科学补充,比如介绍林黛玉的家庭背景及其与薛宝钗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不同人物的存在意义。
1.3学术性
众所周知,学术研究的核心是创新,而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引进和利用研究性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之学会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将自己的见解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而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学术性,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有效提炼、总结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提高其学术思维能力。
2、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
2.1有助于学生发展
将思辨性阅读模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思辨性阅读教学主张运用先进的教学思维,科学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思性学习,提出、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此外,思辨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汲取更多的经典文化养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
2.2有助于教师发展
思辨性阅读教学能促使教师从更深的层次思考文本,并从这样的思辨阅读中获取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与水平,真正进入到卓越的教育理想境界。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在设计思辨性阅读教学内容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科学设置与文本阅读相关的思辨性问题,以便张扬学生的不同个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2.3有助于阅读教学创新
思辨性阅读模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实现高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促使师生从不同经典作品中解读出新的内涵。思辨性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以教师的积极思辨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辩证思考,这样的阅读模式能够让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文化问题产生深层次领悟,从而充分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
3.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勇于思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坚持师生平等,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自由思辨空间口〕,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站在学生角度对文本进行思考与分析,有效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后,对每个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和鼓励,使学生在思辨性阅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成就感,建立起更好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中的“缝”字进行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一位学生回答:“‘缝’字充分表达出了烛之武的爱国之情,在面对死亡时,他敢于站出来承担一切风险,毫不退缩,这是一种大无畏精神的体现。”这个回答虽不算完美,但这是学生阅读思考后得出的观点,所以教师及时表扬了该生,这样能使发言的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并激发其他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与发言的积极性。
3.2突出核心问题,启发学生重点思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文本中的核心问题,科学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启发学生从大处着眼,重点思辨,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核心问题的设置必须清晰简明,与阅读教学内容存在紧密关联并能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因此,教师在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前,必须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思辨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
例如《鸿门宴》一文,文章结尾处,亚父范增得出了一个结论:“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为什么作为项羽智囊的范增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呢了教师可以此作为思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文本解析活动。具体可将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思考刘邦最终为何能够夺取天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围绕“在那个时代,刘邦与项羽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进一步加深其对两个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散学习思维,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的实质,看到事实背后的根本原因。
3.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辨
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在课内外积极进行思辨性阅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针对文本思辨结果展开讨论与交流,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论文,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
教师也可以创建网上交流平台,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和阅读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思辨性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自主展开思辨性阅读活动,在交流平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科学评价。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辨性阅读模式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展开深层次思考分析,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自主思辨的能力。
参考文献:
[l]张已.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胡建军.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17(4).
[3]陈琳,彭蔚兰,张健摘.论国学经典阅读对提升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积极意义[J].海峡科学,2016(11).
[4]陈烈燕传统经典文本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以《唐唯不辱使命》一文思辨性学习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