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浅谈初中培养良好班风和文化的策略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当前的教学宗旨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班级里,良好的班风以及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篇文章就初中培养良好班风和营造良好文化做出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初中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班风;班级文化;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独特的个性以及自我意识。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开始变得叛逆,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学生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稍有不足。好的班风和班级文化是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以及人文素养的根本,班主任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相关策略,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培养良好班风和班级文化的意义
在班主任以及各方面的影响下,班级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以及思想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行为以及意识,形成一种共同倾向,这就是班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由班级所有学生一起形成的一种集体氛围。班风能够体现班级中所有个体具有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点,可以引导整个班级在未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班级内所有同学共有的精神面貌、人生观、价值观等所有方面的复合体,以班风为核心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现。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特的核心素养。在当前我国初中阶段的班级中,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及班级文化,能够使初中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控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当前初中班级培养班风和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方式传统
在当前我国初中教育阶段,许多初中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当前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状况,管理方式死板且教条,没有灵活性,也不具备吸引力,使学生没有参与兴趣,只能循规蹈矩地遵从,无法形成班风以及班级文化。
2.2班主任缺乏意识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初中学校以及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在对学生的教学方面较为注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现阶段的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方面正处于关键的形成阶段,初中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只注重教学,导致一些初中生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不良现象的影响,变得自私自利,行为素质低下。
2.3学生态度消极
当前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较为敏感,而且在逐渐地学习并建立起自身独立的人格。但在初中阶段,受到升学压力以及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逐渐对当前的学习生活产生抵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综合素养,往往变得更加叛逆。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教师和家长没有注意到学生情绪以及心理的变化,不断增强学习压力,会使许多学生产生许多不良情绪,负能量加重,无法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以及班级文化。
3、在初中阶段培养良好班风和营造良好文化的策略
3.1优化班级制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当前的初中阶段,初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响应国家改革号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教育中心。在教学中,优化管理制度。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创建新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在新制度下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应用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意识,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进行学习生活。班主任教师可以将趣味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以学生的心理情绪为主导,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乐趣,加强班主任教师的引导性,使学生产生自主意识,自主遵守制度,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培养良好的班风。
例如,班主任教师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可以在班级中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制度的内容,使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管理制度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自主服从性,降低逆反心理。在制度中,要强调规范学生的行为。如,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要乐于助人,主动帮助身体较差的同学进行劳动。在这样的行为规范中,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在这样的班级制度下,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班风。采用民主的、情境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变以往的虚拟情境管理模式。通过学校举办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课,培养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彰显班级管理的优势,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2班主任加强导向作用
在班级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也是精神领袖。班主任应强化自己的教育意识,加强当代教育理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引导班级形成班级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过程中。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为人师表的素质,不断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动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初中班主任应将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制订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计划。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进行精细化管理。应用精细化管理,以教师管班长、班长管组长、组长管组员的职级划分全班学生。这支班级干部团队一定要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此才能保障精细化管理班级的作用,帮助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节省许多时间。并且,经过精细的划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包括思想上的变化都能够一目了然,便于班主任教师针对学生目前的状况进行教育,从而使初中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养成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培养良好班风的目的,以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味地只靠班主任的督促和班干部的管理,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和自律的意识,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可以采用耐心谈话、积极鼓励、家校合作的方法来促进班级的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通过家长学校、校园开放活动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借助家庭教育来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有效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为学校的班级管理树立典范。
3.3全面展开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对于建设班级文化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要发挥班级中的环境优势,班主任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浓郁的文化气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园地的创建,发挥出学习园地影响作用。在学习园地中,加入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思想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中经常看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教师应通过安排座位加强合作学习,将优等生和差等生安排为同桌,形成优带差模式,用优等生来带动差等生进行学习,并且利用合作学习的特点,能够使差等生在面临困难时可以向同桌寻求帮助,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把创建优秀班集体作为全班同学的奋斗目标,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尊师重道的精神文明。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教师应强化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培养良好的班风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初中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天松.培养初中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班风[J]教育现代化,2018,5(44):386-387.
[2]袁莉娜.初中良好班风学风形成对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新课程(中),2015(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