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谈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4/30 阅读数:370

小学生心理素的培养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的一生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环境,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断乳期和自我意识萌发价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1、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的问题

1.1当代小学生由于营养改善、体育锻炼和社会信息的刺激,身高、体重、性发育等躯体状况都比以往提前。从心理发展看,他们有时容易激动,情绪波动性大,存在着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严重失调的现象。

1.2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父母的教育观点和受教育水平,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对儿童健康的心理都有很大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使孩子经常处于情绪紧张状态,产生严重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变得冷酷、残忍、孤僻、自卑。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纵,孩子蛮横胡闹,自私自利,其后果是很难适应多变的生活。

1.3当今社会的节奏加快,变化的幅度和强度增加,社会呈现出多变,多面的状态,人是否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因而社会变化以及变化所带来的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要求,从客观上决定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

1.4一个人的优良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因此必须正确引导,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优化教育组合。

1.5人的心理活动由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构成,心理活动各因素之间是统一的,完整的,相互融汇,相互制约的,无论哪一方面发生问题,失调或不健全,都会影响整个心理健康水平。小学生就会出现认识扭曲,情绪变态,行动失控等。

2、有的放矢,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间题的存在是客观的现实,目前是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遇事总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慌的心态。有的表现欲极强,心理波动大,失去心理平衡。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正视现实,面对实际,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耐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面对出乎意料的事学会冷静对待,善于对灼热的情感降温,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学生效仿。

2.2帮助学生确立自尊心

自尊心理是一种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或社会尊重的情感。它是推动个人前进和向上的强大内驱力。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心理变化,做学生心理的把握者和知情者,对学生的举手投足都明察秋毫,一旦学生出错,一定要相机诱导,注意场合,掌握分寸,尊重学生的人格。

2.3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遇败不退和居功不傲是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使他们面对艰难困苦也奋进不止。同时刚毅、顽强、拼搏、自制等心理素质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引导学生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使学生认识到失败次数越多,成功的经验就越丰富,可贵的是不怕失败,敢于逆流而上的勇气。

2.4培养学生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家庭住房单元化客观地束缚了学生与社会的广泛交往。教师在校、节假日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有意识地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等。

2.5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水平,树立高尚的情感,锻炼不良情感转移能力。如最近我校通过读书节活动,提高小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对我国古代诗词的认识水平,在遇到心理危机时可以从文学中体会到人生的多种情感表现,从而化解危机。

3、学校、家庭密切协作,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单靠学校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加大同家庭的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真正做到全方位、整体地对学生施以影响,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1多渠道地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有关知识,使家长们认识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采用通过班主任会、教师会、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讲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剖析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

3.2双方相互反馈信息,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健康心理教育的任务。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亲子活动等,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以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3.3针对家长在教子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可以采用个别咨询和集体辅导的方式,指导家长做好子女的心理教育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学校,走进家庭。

参考文献:

[1]印新华.拓宽心理教育渠道增强心理教育效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德育.2005(5).

[2]刘新微.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的探讨.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5).

[3]吴强.如何对待心理疾病.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6.

[4]王希永.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开明出版社..2007.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