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4/27 阅读数:320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摘要要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激起小学生阅读的需熟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口标”的‘总口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宇以上(: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口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素,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而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小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以下一些方法:

1、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有学生获得了学校(或更高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我校为学生订阅了《成都教育周刊》、《彭州步勋 ,《小学生生活分等报刊、杂志,学校的报架也定期更换报纸,充分发挥了报刊、杂志的最大效益。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口,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一,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而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我校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实验教师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小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维;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怎样写笔记等。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4.1课本导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贰狱中联次》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颜》等等。

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马背上的小红军》,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瓢三味书屋》,请多了解一些鲁迅爷爷。学《只有一个地」珊>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而的知识。学《牛郎织女》,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而,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口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趣味无穷。

4.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口,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4.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关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关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诵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文章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口的。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4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4.5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小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小学生读的课外书,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需要、环境、时间、方法、内容缺一不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参考文献:

[1}李利卫.语文教学纵横谈.中国卓越出版社,199 3. 8.

[2]张华义.小学教学基本技能—语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

[3]张玉仁,倪喜玲.小学生家庭教育.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1.

[4]李衍黔.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出版,2002,(19).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