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诗词课的教学效率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明珠,诗歌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的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文人才子。学好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达到陶冶情操目的。可是由于古典诗歌产生的年代、反映的社会背景距离现代社会十分遥远,所以学生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上总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的多,就会使得诗歌的味太淡;教师讲的少,诗歌的味是浓了,学生却无法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达到这样理想的效果。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教师又仅凭“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来教学,只能让古典诗歌的教学枯燥无味,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鸡肋。
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只能是事倍功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诗歌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平台,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诗歌教学, 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让诗歌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下面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谈谈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诗歌教学时效性的几点体会。
1、借助图片、音频,展现情景,走进诗歌。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最重要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景抒情,了解了诗歌“景语”中所蕴涵的“情语”,将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如果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景物调动学生的联想,将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画面,会更容易体味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在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出赤壁景色的特点,了解诗歌的豪放风格,将一组赤壁景色的图片配上不同的背景声音制成电子相册在上课时播放,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这样将抽象的词句加以形象化,直观的展现了赤壁的景色,让学生在波澜壮阔的海浪声中充分领略了豪放词的特色,体会了赤壁景物的特点,从而轻松的了解了本词的意境。这样利用图象和音频帮助学生再现“景语”,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由此来体会所蕴涵的“情语”,领悟诗歌的内涵就简单多了。
2、借助音视频,配乐朗诵,感受诗歌。
朗读是赏析诗词的基础和主要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富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现代诗特别是抒情诗,尤其需要多读,这便使多媒体有了用武之地。由于采用艺术化的朗读,鲜明地表达出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全诗的感情变化中掌握诗的情感脉络,为学生用心感受诗歌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丰富的诗情中受到陶冶。
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涉及写作背景、作者思想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学生对此又不是很熟悉,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诗歌意境,借助视频范读无疑是一条捷径。先让学生细读诗歌初步体味,然后视频播放名家诵读。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初步把握诵读技巧,感受词作的感情基调,在视频的展现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作者的感情,将名家朗诵并化为自身体验,达到深入体会用心感受的目的。在这一节课中,视频起了桥梁作用,一方面在开始时把学生带入诗歌意境,一方面在结束时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
3、音视频相结合,烘托氛围,体会诗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导入时我播放了《三国演义》片头曲的视频,在前奏部分,学生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使他们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智慧超绝的诸葛亮,三国英雄何其多,苏轼为何偏偏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教师顺势引入课题。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讲课过程中,随着画面的展开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呈现电视诗歌的效果。学生听得到、看得到,触景生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那种壮志未酬,那种惆怅与失意。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再略加点拨,学生就能化难为简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为学生播放康震老师百家讲坛评说苏东坡的视频,帮助学生走进苏轼地内心,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这里视频的播放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苏东坡豁达豪放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完成目标,突破难点。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当今世界,到处都存在着网络,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利用网上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的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在学完《念奴娇 赤壁怀古》后,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我眼中的苏轼》这样一篇小短文,并上传至班级的讨论区,进行展示、比赛。通过展示,我看到他们确实理解了苏轼,理解了苏轼的词。
诗歌是需要用心读的,利用名家朗诵视频,可弥补朗读的不足;诗歌是需要用心体会的,可借助图像视频增加感性认识;声像结合,更是相得益彰,学生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
信息技术在语文诗歌教学的应用为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如果能够以创新的思考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实行有机的整合,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呈现丰富实在的教学活动,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就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