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谈小学教师的柔性教育
摘要:小学生犯错是常有的事,此时教师如何巧妙地、有效地批评教育学生是要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容易引起学生反抗情绪的强烈措施,而以春风化雨般的柔性教育开导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引起自责,自觉地把纪律约束体现到行动上来。本文通过一次处理两位同学矛盾的经历,来探讨如何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应着眼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 ;学生矛盾;柔性教育
教育放在社会性中考量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互动形式。既然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就必然要求互相尊重,在教育中也是如此。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能时时处处将尊重学生放在与学生相处中的第一位,那么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了这样的理念态度,再加上适当的技巧方法,那教师的教育工作就会如顺水行舟,事半功倍。
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这些孩孩童间小矛盾以成人的眼光来看无非是“鸡毛蒜皮”,不足挂齿;但在小孩眼里却是“人生大事”,必须追究。因此老师在处理这样一些事情时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1、背景
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时,如果老师像法官一样追问缘由,批评有过错的一方,再安抚另一方,有时很难把握衡量尺度,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老师偏袒对方,这样不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改错,反而会加剧矛盾。由于我所执教的小学高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我观念,对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如果老师不分场合,不清楚状况一味地把一些决断强加在他们身上,他们即便面上不会反驳老师,心理也会不服。如果学生长期心理不服老师的管教,长此以往下去,老师对于整个班级的管理将会很被动。在学生犯错时,我多采用不追溯因果、并寓信任于批评之中的方法。
2、过程
2.1出现问题:
一次早读,教室里书声琅琅,同学们都认认真真对读着课文。此时坐在教室后排的李一和王二两人将一个墨水瓶踢来踢去,最后踢到王二的身上,沾了不少的墨水,洒了一地,还零星的溅到周围同学的鞋上。这时别的同学还没说话,他俩倒先在那呛了起来,王二还马上向我“投诉”。
2.2分析问题:
时间距离第一间上课还有五分钟,我想此时如果追问他们相互踢墨水瓶的原因,他们必然会相互推卸责任和指责对方。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仔细追究,又必然会耽误学生更多的时间甚至上课时间。
2.3解决问题:
于是我对说李一说:“知道你是不会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的,不论谁先开始的,如果你能克制住自己,不与他踢来踢去,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你们还把墨水溅到了无关同学的身上,你想想自己是否有错,有了错就要承认,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沉思片刻,承认自已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并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向全班同学道歉。李一刚说完,王二也觉得不好意思,主动承认错误并道歉。
2.4教育效果:
从事后两人都没有再违反纪律,又友好的在一起玩耍来看,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批评。既简单高效,又没有对他们同学之间的友谊造成伤害,而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承认错误。老师的威信也提高了不少,其他同学在旁观老师处理这件事情的同时也对老师信服了许多,有助于老师今后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
3、反思
深入分析这次批评,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有价值的:
第一、没有在双方对错上妄下结论。批评双方都违反了纪律,不在两名学生之间的对错上妄下结论,这样为批评学生建立稳固的基础,以防学生借一方的对或错来否定老师的批评。
第二、迅速作出到此为止的决断。不是大错就不必大动干戈,不必要上纲上线将事件定性升级,因为那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既浪费时间又容易激化矛盾。
第三、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承认错误并改正,对学生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学生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候,有许多缺点和错误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作为老师,在处理学生错误时的言谈举止非常重要,粗暴打骂既为教育法律法规所不容,也有损老师的形象,过分迁就又容易纵容学生屡错屡犯。
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太阳相约比赛,看谁能让路上的老人把帽子取掉。结果北风越用力吹,老人反而把帽子越拉越紧;太阳以他温煦的微笑照耀着老人,不久老人就开始擦汗,最后摘掉了帽子。 这表明解决某些问题用常规的、直接的手段会越干越糟,用反常规的、间接的方式反而会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是学生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此时教师如何巧妙地、有效地批评教育学生是要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容易引起学生反抗情绪的强烈措施,而以春风化雨般的柔性教育开导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引起自责,自觉地把纪律约束体现到行动上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应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无私、公正、地爱每一位学生,这也是教师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斯宾塞将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培养人的个性。具体的说是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小学教育应着眼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与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减少遗憾。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尊重学生、柔性教育,学生亦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