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用渐进预习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0/1/8 阅读数:366

用渐进预习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摘要:各学期各年级预习任务呈渐进式递增。就是说各个学期都有主攻的预习训练任务,如第一学期任务加上第二学期主攻任务就是第二学期的全部预习任务。每学年也是同样的道理。二年级第一学期:1.圈出生字;2.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期任务上加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勾画出喜欢的词语。

关键词:渐进;预习;培养;自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就是一种学习习惯,坚持下来就会生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保持经常性的预习本身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预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主动获取的知识更有利于内化,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既是识字的试金石,又是习作的阶梯。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而这些阅读光凭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课外阅读,为此学生就要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多年的教学实践昭示我们:很多学生不会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更谈不上;就课内阅读而言,多数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除了知道读一读,再不知道从何学起,该干些什么,学些啥。导致不会学习的学生本来就一头雾水,想学习的学生又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起步较晚,耽延了能力的形成进程,迟缓了学习步伐。同时,中低学段的孩子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布置的作业写完让他们自己再学习学习,他们大多是不干的,但你每天适量地布置一些类似于预习的任务他们是要完成的,且家长对家庭作业的完成很重视,这样,以预习为抓手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保证。为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并通过预习形成阅读技能,“授之以渔”,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基于上述目标,我提出并实施:“用渐进预习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学习方法。

各年级各学期预习任务呈渐进式递增。就是说各个学期都有主攻的预习训练任务,如第一学期任务加上第二学期主攻任务就是第二学期的全部预习任务。每学年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每一种预习法刚开始学生并不知道具体操作和要求,所以老师各个学期先要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做好引领,指导学生熟悉具体步骤和要求,之后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去实施。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时间大多安排在做家庭作业或自习课上,这样更有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时还能得到家长的支持。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困难大,不宜进行阅读预习,所以预习训练从二年级开始。

二年级第一学期:1.圈出生字;2.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比如预习《黄山奇石》,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三遍以后,1.从课文中用圆圈圈出“区”“尤”“仙”“状”等14个生字,读准拼音并注在课文后的生字条中;2.用“__”在文中划出上面14个生字所在的词语,如:“风景区”“尤其”“仙桃”“奇形怪状”等。这样的预习提高了识字效率,利于学生积累词汇。

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期任务上加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勾画出喜欢的词语。

如预习《日月潭》,也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圈出生字,划出其所在的词语后1.用“===”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如:“群山环绕”“名胜古迹”“隐隐约约”“倒映”“朦胧”等,学生理解水平不同划出的词语不同;2.用“”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如“树木茂盛”“湖水碧绿”“风光秀丽”等等,不一而足。这样可以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丰富词语。

三年级第一学期:二年级任务上加1.勾画出喜欢的句子;2.标出自然段序号;3.练习数自然段句子。

如预习《秋天的雨》在完成前面预习题目后1.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例:“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学生喜欢哪些句子就画哪些句子;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本文共有5个,即标(1)(2)(3)(4)(5);3.如第二自然段共5句,可标①②③④⑤,其他的自然段也可以标上。这样预习久了,学生自己就能理清课文的头绪了,对训练学生语言的条理性有好处。当然也不是篇篇课文都如此,刚开始从篇幅短的课文进行,由易到难。

三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任务上加 1.找出喜欢的自然段;2.会模仿喜欢的自然段说几句话;3.会仿写典型的自然段。

如预习《荷花》,在完成前面任务之后请学生1.标出你喜欢的自然段,并简单说说理由;2.若喜欢第二自然段可以模仿它说一说你观察到的一种花,如牡丹花、桃花等。3.仿照这个自然段把观察到的花写出来,课堂上读给大家欣赏。既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内化课文语言。

四年级第一学期:三年级任务上加 1.做摘抄笔记;2.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每天的学习收获。

教材中有太多太多文质兼美的段篇,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点鉴赏水平,我们可以让他们把一些精美的句子、段落甚至课文摘抄下来。本册32篇课文近一半就明确要求摘抄句子,我们通过预习充分使学生内化精美语言而形成积淀。刚开始老师可以引导一下,如预习《观潮》时可以这样要求:课文中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找出三、五句抄下来。再后的课文就自己找。除了做摘抄笔记还要让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当天阅读所得,第二天上课时请三两个学生读给大家听,借以强化预习,训练写作能力。

四年级第二学期:在完成上学期任务基础上每周能仿照自己喜欢的课文写一篇作文,用上课内外阅读积累下的词句,做到文通字顺。

32篇课文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在学习本单元前要求学生及早揣摩单元意图,谋划写什么。如学习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学习前让学生想好选家乡的什么景点写,课堂教学中重点学写法,之后以自己喜欢的课文为例子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到了五、六年级学生预习习惯已经养成,衔接之前预习内容与要求,逐步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培养预习习惯,渗透相关能力。

渐进式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首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有些学生原来听课很吃力,写作业要不断地求助于老师和同学,做作业的效率很低,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高。我教他们认真预习,并通知家长做好指导与督促,果然发现他们有了显著进步。其次,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六年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抓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抓住了预习,就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拿起预习扎实的学生的课本看看,他们的课文空行间和其他空白处,有圈点,有勾画,有批注,有疑问,铅笔字钢笔字总是塞得满满的,等老师正式进行课堂教学时他们已把字词、朗读等基本型的工作做好了,不用花多少时间教了,只进行解疑释惑就行了。再次,明确的预习要求,给学生指明了自主阅读的方向。各个学期都有可操作的要求,一说预习学生就知道该干什么,做起来不感觉吃力,不吃力就愿意做,于是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最后,还有助于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由于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讲针对性,使上课的效果大大增强,使得课堂学习状况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学习的被动局面,凡是学生预习得好的课文,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得主动、轻松,探究深入,效果也很好。

参考文献:

[1]“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颁《语文课程标准》(2018最新修订版)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部颁《语文课程标准》(2018最新修订版)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部颁《语文课程标准》(2018最新修订版)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如果我当老师》或《教育与人生》.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