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随机融入“媒”,助作细无声 ——让现代信息技术助益小学习作指导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12/6 阅读数:375

随机融入“媒”,助作细无声

——让现代信息技术助益小学习作指导


摘要:将现代教育媒体的海量资源、直观形象、互动交流等优势随机融入习作指导教学,可以助益习作教学:课前融“媒”,助益材料储备;作前融“媒”,助益作前导写;作后融“媒”,助益习作完善;课后融“媒”,助益习作信心,切实有效提升孩子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现代教育媒体;习作指导;助益;习作素养

进入新时代,“新融媒”一词进入我们的视野,许多媒体人将传统的创作方式与信息技术媒体进行了深度融合,让媒体发展呈现了崭新天地。媒体的传播和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一定可以助益我们的习作教学改革。在习作教学指导实践中,我随机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海量资源、直观形象、互动交流等优势融入,优化了教学流程,有效提升了孩子的习作素养。

1、课前融“媒”  助益材料储备

每当我们从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墙经过时,一定会想起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眼前仿佛浮现出爬山虎象蛟龙爪子似的脚有趣爬墙的画面。常见的植物,在作家的笔下,为什么能描摹得如此细致、生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观察了植物或动物,却写不出好文章?细究《爬山虎的脚》一文,我们不难发现,叶老写得好的秘诀之一是:细致观察、连续观察。是呀,我们的孩子就是缺少一双“慧眼”!

怎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慧眼”?将 “微信美篇”媒体融入“观察”“体验”。 “微信美篇”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图文编辑工具,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美,也可以让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美。因为要编辑“美篇”,孩子们自然会用一双“慧眼”去细心观察、发现,并凭借媒体有意识地捕捉“美”的画面。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前的周末,我先布置了孩子一项特殊作业:周末,和父母一起选一处家乡名胜风景游览,与父母一道精心制作一篇“游记美篇”, 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共享。在班级微信群,我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共同品尝了一顿图文、音像并茂的“游记美篇”大餐:“徒步汀江绿道,我们不一样”“哈,才溪调查纪念馆,我们又来了”“秋到紫金公园”“古田红色研学记”……如此有趣、细致的观察或体验经历,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善于发现“美”的能力,也丰实了他们的习作素材储备库。

2、作前融“媒”  助益作前导写

2.1媒体铺路  助力习作情感激活

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习作过程其实就是作者心路与情感交织的旅程。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自己而写。如果孩子提笔写作时,不是因为老师“要我写”,而是真正做到“我要写”,那么,其笔端自然会流淌出真情实感。如何激活孩子愿写的情感?具有生动画面、立体声像的多媒体就能助力孩子写作兴趣的激发。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奇思妙想》习作指导时,是这样导入的:1.观看视频剪辑《荷兰的图书馆》,感受智能卡的神奇魅力。2.神奇图书馆的创意源于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上杭县实验小学校长决定:2039年,学校拟建成一所全智能的未来学校,为此,现举行世界少年儿童“奇思妙想”设计大赛,入选作品将供未来学校参考,同时可以评为“最佳未来设计师 ”。视频中智能卡的神奇,激活了孩子们想象的情感,张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未来学校的“奇思妙想”之花精彩纷呈:智能电子书包、智能黑板、智能教师、智能桌椅、智能教师……

2.2媒体引路  助力打开习作思路

受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孩子们在习作指导课上,习作的言路往往拘泥于一个方面。比如,人教五年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童年趣事》,孩子们回忆趣事时,多局限在“童年快乐之事”的固定思路上。怎么打开写作思路?媒体就是好帮手!课前,我们可以用媒体播放大量的、五彩缤纷的童趣图片:有探索、发现自然界奥秘的,充满求知欲的“意趣”的图片,如泡豆子、观察母鸡孵蛋等等;有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极富“情趣”的图片,如与亲人温情相处,与伙伴和谐共处等等;有诸如“拔树助长”“洗盐”等闹出笑话的傻事、蠢事等“傻趣”……如此众多、有趣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童年的欢趣,也帮助孩子打开了思路,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同言路习作出现。

2.3媒体辅助  助力习作内容表达

在批阅孩子习作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写作内容孩子课前观察过或经历过,但是却无法写清楚、具体。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习作时,无法清晰、完整再现当时的情境。生活中,我们做事时会全身心投入因此往容易忽略转瞬即逝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一闪而过的景物细节,因此,要写将当时的场景细致还原还真不是件简单事。微视频则可以帮助我们还原生活细节。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场景描写》时,为了让孩子们写好场景,课上我播放了学校制作的《班级接力赛》微课,视频中既有观众助威的热闹画面,又有聚焦个别孩子比赛时的特写镜头。对于参赛选手赛场上的精彩的动作、神情,我或回放,或暂停定格观察,让孩子子们细心观察,并把他们带回那天精彩的比赛中。微视频能将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定格回放甚至放大,让孩子们将这个画面聚焦并清晰地复制入脑海,再通过文字清楚、具体地定格在语言文字中。有了微视频助力,孩子自然能将比赛场场景写细致、精彩了。

3、作后融“媒”  助益习作完善

传统的习作课堂,孩子完成老师所指定的片段后,往往是挑选部分孩子的练笔由教师读或投影展示,再师生共同评议。这样的习作评议,交流面窄,效益不高。近几年,学校安装了“智慧教室”软件,我们将智慧教室应用技术与作文指导“赏评”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学中,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充分交流练笔,然后用iPad上传自己的作品,老师随机选择放大其中一幅作品,师生进行批注式共赏、共改。学生习得的方法后,对自己的练笔进行修改、完善。之后,小组推荐佳作上传,教师再将利用Hiteach的“作品观摩”功能,以分割画面的方式呈现多幅作品,利用IRS及时反馈系统,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Hiteach”软件辅助习作课堂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也有效提高了习作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让课“嗨”起来!

4、课后融“媒”  助益习作信心

过去,孩子完成习作后,只是上交老师评改,再由老师择优推荐报刊杂志发表。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满意习作或日记通过微博和博客发表,习作的传播和交流有了更大的舞台。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的沟通方式变得更简单、便捷。微信也为我们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了让孩子的习作有交流与展示的天地,我创建了“青苗习作交流”微信公众号。这个公众号,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分享与展示的快乐平台,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字,还可以欣赏到伙伴精彩的文笔,并可以再“留言”板块为伙伴点赞,他们喜爱至极。对家长来说,有了这个平台,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写作状况,还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赞赏、评论来激励孩子“写”的兴趣和信心。有时教完一个单元,我还会以单元习作主题编辑佳作集,并做成美编。微信习作美篇具有具有图文视并茂、编辑快速、随时修改、一键分享的优势,把它发到班级微信圈或发到朋友圈,不仅深受家长朋友青睐,也让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现代信息技术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习作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只要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敢于纳新媒体,敢于融新媒体,习作指导教学就一定能走上一条更加多元化、现代化、有效化的崭新征途,学生习作素养的提高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谢映梅.“微电影”在习作教学中的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2017(19)

[2] 陈宝铝.巧用微电影,打开创意写作新视界[J].小小学语文,2016(1-2)

[3] 杨维恒.妙用智慧教室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摭探[J].成才之路,2018(23)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