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论文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获奖

让语文深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11/5 阅读数:759

让语文深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摘要: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深刻的思维品质和持久的学习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求真、求新、求联三大方面来调整语文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必须有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建构自己的数学体系,在深度学习中体会思考的乐趣。

1求真——深度学习的保鲜剂

“真”是什么?事物本身的规律。小学语文课堂处处是道场,时时有禅机。小学语文需要回归本真,教师应该善于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展开教学,在课堂上组织交流分享,碰撞研究火花,课堂上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与同伴在共赢共进中进行深度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荷叶圆圆》一课深度学习:对于荷叶特征的认识,从课堂教学来看,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到研究中来的。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引发思考、启迪思维,课堂交流研讨就会更有质量。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自我对比,自我反思的意识会更强烈,取长补短,调出小我,看大大我,不断优化自己的认识。

再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文本中心句中的独特、迷人入手,来感受乡下人家的风景虽然朴素但很特别,很吸引人。在第一课时中选择上前三个自然段,这三部分重点描述的景物,都是围绕独特、迷人来学习的。但在每一步分学完后注意点明主题的中心语,扣主题时注意明确,除了第一段以外,都应该让学生既感受到景色的迷人,又体会到这是乡下独有的。这种写景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多读,初读理解,理解了在带着感受读。齐读,自由读、朗读、个人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带着感受配乐读等等,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读文,并在读文和理解的同时身临其境般去展开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学习读书的方法,也学习表达的方法。

2求新——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严密和螺旋上升的,但相同的情境重复出现,学生会产生学习的疲乏感。教学中处理不好,它也会砍去语文中生动活泼的思想,窒息语文的生命。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要使其自主学习有效率,有效果,事半功倍,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形成能力,掌握方法,不光要学会,还要会学。在语文实践中揭示语文学习的规律,实现省时高效。

就拿《赵州桥》一课的分段教学来说吧,屹立千年的赵州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1300多年前的李春是怎么建造出如此雄伟、美丽而又坚固的赵州桥呢?这就要说到赵州桥独特的创新了。如果单纯地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应该怎样分,就缺乏训练性。反过来,如果那句过度句应该分到哪,为什么,训练性就比较强了,通过学习能让学生认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适宜归在下一段。这样有训练性的问题,无疑使学生在掌握阅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又发展了思维。

再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必须走出“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死胡同,紧紧围绕着一个“野”字,写出了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是野的,而且它的山野得自然,水野得活泼,动物野得亲切,人野的坦荡。因此,“野”既是作者的感情线索,又是索溪峪宽广的胸怀,由此引发,野就是开放,如果说母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那么只有开放,这棵树才会枝繁叶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怎样做才是开放呢?

3求联——深度学习的活性剂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围绕教学目标,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有机整合,建立合理有序地知识结构,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流畅缜密,学得有发展。

例如,《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教学环节通过生活体验,感受乐趣、趣味识字,激发兴趣、拓展训练,辨别方位三个层面操作。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分清方位“前后左右”,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很兴奋,马上左看看,右瞧瞧后,同桌就互相进行说话训练,然后指名说。学生说的都不想停下来,每个人都想说,在玩中,学生分清了方位词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为课文的背诵奠定了基础。

再如,《桥》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语言简练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应该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所以题目“桥”有着深刻的含义,也是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一种较高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戴波.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密码[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10).

[2] 曹卫星.语文核心素养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教育视界,2018(07).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