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课件及优质课获奖

新教师的信息化课堂误区及对策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9/17 阅读数:521

新教师的信息化课堂误区及对策


摘要信息技术从教育发展的外围逐步深入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与前沿,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新教师作为新势力,他们能汲取最新信息,顺应社会潮流。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极易走入教育误区,忽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盲目从“机”,教学缺乏交互性、高效性。本文将新教师信息化课堂的误区归纳成了几个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帮助新教师走出盲区,更快的顺应信息化课堂教学。

关键字新教师;信息化课堂;主体;主导;高效

教育,牵着国运,牵着民生。都说教育是民生之首,均衡是发展之基。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因此每年都有大批应届毕业生参加当地招考,加入教师队伍。新教师群众队伍的比重在逐年加大,特别是在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占到在校教师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他们数量大、学历高、干劲足,年轻有朝气,能很快适应社会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引进与发展,信息化教育设施的全面覆盖,以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是新教师教授新课时的重要手段依靠。

可由于经验不足,新教师极易走入教育误区。加快信息时代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笔者将新教师信息化课堂的误区归纳成了几个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1新教师的信息化课堂常常走入以下误区:

1.1盲目从“机”,教学缺乏“高效性”。

教师随意从网上下载现有资源进入课堂,或过分注重课件质量忽视信息化理念,缺乏时代性,思维性,创新性,独特性,鲜活性,实效性。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但过度使用多媒体只会适得其反。大量的图案、音乐,绚丽多变的动画,过多地展示问题和资料,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色彩和操作按钮等,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不但占用了教师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产生无效的“专注”,教学效率、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人机对话,教师丧失“主导性”。

每一节新授课对于新教师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她们会过分依赖多媒体,多部分时间表现为教师围绕课件的设计流程按部就班地一播至完,全程充当课件的解说员与操作员,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只轻描淡写、一闪而过,唯恐学生的“旁逸斜出”打乱了课件设计的内容,扰乱了教师上课的思路,一节课没有跌宕起伏,课堂貌似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实质是“课件”主导着一节课的生成。

1.3人机对话,学生缺乏“主体性”。

教师以课件“预设”代替课堂动态“生成”,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无法看教材、记写笔记。有些学生干脆不看教材、 不记笔记本,只身去听课,几乎是处于被动接受和欣赏的状态中,有时即使有一点儿质疑,也会被教师轻描淡写地带过,甚至无暇顾及地被老师将思维硬拉回课件上来。甚至几乎所有结论都会展现在课件中,学生还来不及去想,就得知了答案。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甚至没有发挥。这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

1.4人机对话,课堂缺乏“交互性”。

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具灵活性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地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1]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

可多数新教师课堂上以课件展现为中心,不能全身心关注学生思维动态,洞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进教学,使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减弱,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了课件的“奴隶”。既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1.5盲目从“机”,板书缺乏“导向性”。

很多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甚至不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一是怕伤手,二是误认为使用教学课件展示了可以不再板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并非可有可无。板书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养,它折射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师德风范。它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导向标。特别是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规范书写,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是文章内容的缩写,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工整的教学板书,清晰的条理,新颖的结构,提纲挈领的形式,不但可以高度概括教学内容,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并进行情感体验、升华。恰当的板书能够强化学生认知,巩固学生记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利于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促进学生理解;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如果忽视板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忽视书写训练,不利于小学生书写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与发展,很容易养成惰性。

2新教师应如何走出信息化课堂误区,打造高效课堂呢?

2.1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所谓信息化教学,不仅要把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手段有很多,多媒体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既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每堂课必须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具有“形象、生动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但是,用多了也会使学生容易“审美疲劳”。

教师对多媒体的采用要“适时”和“适度”,不能厚此薄彼。有些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教师一会儿放录像、听录音,一会儿用PPT显示要点、图表,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这些课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却使课的本身走了样。个人认为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耗费很多精力去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数学课上老师对一些数学公式或定义定理推导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把已编制好的推导过程演示出来,就显得机械、呆板。而对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板书描述的课程内容和用常规教学方法不易被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或为了引发情感共鸣营造情境氛围等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教学。[2]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学生可能对“纷纷”一词不是很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播放蒲公英纷纷出发的影像,帮助学生理解纷纷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意思。教师应权衡多媒体的有效性,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2.2钻研信息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育家罗思菲尔德早就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安排。有了精心设计,信息技术才能与教学和谐相融。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以学为中心, 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资源,有组织地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安排设置,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若忽视教学设计,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有的新教师热衷于网络上的优质课件,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他人实践后的精品,直接下载,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课堂上。教学后发现,自己一堂课上得不够顺畅,学生思维不活跃,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积极参与到钻研教学设计是有必要的。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习他人处理问题方法的同时思考是否符合本班学情。明确的教程后,新教师才不会慌张,不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机智地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演绎课堂精彩。

2.3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实现“交互”性。

好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感情的交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组织教学时,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 掌握好资源的合理配置, 多媒体教学不能在教学中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展示课件内容,留出足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的时间,指引学生交流、互动、对话,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设计出媒体技术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效果,充分地调动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学会学习。不要让繁杂的多媒体抢占“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习者时刻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2.4新旧教学手段结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音、色、动来渲染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高效生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却有着课件无法取代的教学价值,因而它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听、说、读、写、讲的基本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把握和运用更是教师基本功的核心。传统教学手段,如粉笔板书、范读课文、肢体语言等都起到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的作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当然新旧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内容、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将教学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

2.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自主学习是职业发展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源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新教师应认知教师良好的素质并不是表现在一纸文凭上,教师的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持久的学习力,才能使教师的能力不断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美国学者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还指出:“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

因此,新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找到利于自身发展的群体,时刻饱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虚心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多与一线教师同行协作交流,与专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助于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完善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协作交流、对话交流有利于在信息化环境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缜密的教学方案、构建和谐流畅的教学形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就是“ 轻负、低耗、全维、高质”,而信息技术有其独到的作用,能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一个新载体。新教师作为新势力,要迎接更大的挑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征.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语言教学手段[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1,6(3):37,40.

[2]田丰.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7,8,53.

[3]]葛瑛.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J]. 现代企 业教育, 2004 , ( 11): 59

[4]何楠.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127-129.

[5]马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 [J].中国高等教育, 2012,(9):57-58.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