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张 华
摘要:“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4C's”。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时代; 人性能力; 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 协作; 交往; 情境学习
自2015年1月起,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开始系统修订。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为充分体现信息时代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教育部一方面立足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确立“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将之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亦可称为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一、核心素养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
要准确理解“素养”或“核心素养”的内涵,必须把握此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否则难登堂奥。当今世界所有最著名的核心素养研究框架,无论源自国际组织还是特定国家,均指向于21世纪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因此‘核心素养”的别称即"21世纪素养”(21虬century competences)或21世纪技能”(21虬century ski Us①)o例如,研究核心素养最著名的国际组织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与欧盟委员会(Commissionaire),前者核心素养框架的总名称为“为了新千年学习者的21世纪技能和素养”(21豇century ski Us and competences for new biennium learners),后者的核心素养框架则是建立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其名称为“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二者均旨在应对21世纪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世界上研究核心素养最著名的国家为美国,其中执牛耳的研究组织为美国教育部与苹果、微软等公司机构联合发起的"21世纪技能伙伴协会”(Partnership for 21虬Century ski Us,P21),以及思科、英特尔和微软赞助成立的"21世纪技能教学和评估委员会”(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虬Centurions),二者均指向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需求。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通讯技术(ICT)出人意料地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快速迈入信息时代,这与20世纪的工业时代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20世纪素养”对应的是工业时代,那么"21世纪素养”对应的则是信息时代。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特点究竟是什么?首先,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和人类职业世界发生深刻变化。运用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实现快速产品创新和全球贸易,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此同时,伴随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许多工作正在被机器所代替。人类的经济模式正快速转变为全球经济和知识经济。人类社会正快速进入知识社会(knowledge society)o所谓“知识社会”,即是人的知识、思想和技术成为商品的社会。曾参与过OECD核心素养框架研究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维(Frank Levy)和莫奈(彤chard Mundane)这样写道:‘‘主要由常规认知工作和常规手工劳动所构成的工作,此类劳动力的份额正日益下降,因为此类任务最容易通过编程让计算机去做。国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比例则是那些强调专家思维或复杂交往的工作,此类任务计算机不能做。”田这里的“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可能是对"21世纪素养”最浓缩的概括。所谓“专家思维”(expert thinking),亦可称为“专家决策制定”( expert decision making),是指在特定情境中,当所有标准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均告失败时发明新方法以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圈这是一种认知性能力或素养。所谓“复杂交往”(complex communication),是指在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社会情境中,通过提供各种解释和示例以帮助他人掌握复杂概念、促进复杂对话延续和发展的能力。圈这显然是一种非认知性能力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