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浅谈“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11/30 阅读数:352

浅谈“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

王维花,赵开玲,李飞

摘要:“以读代讲古文新读”学习法,是在教学古诗文时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模式。全过程分四步,即:读中学读,读中释意,读中悟情,读中入境。它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文字字翻译,句句精讲,老师一一对译,孩子们奋笔疾书的死板套路,不再将古诗文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而是以读为主线,学生在读中轻松地学习古诗文,故称“以读代讲古文新读”。

关键词: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

一、产生的背景

古诗文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古诗文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古诗文语言方式独特,表达方式与众不同,不只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和深厚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模仿者,优秀的教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课堂纪律的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技能是科学与艺术的重要表现,它需要教师在实践经验中,不断学习积累,总结提炼,深化自身的组织技能。

(一)课前与文本对话,亲近知识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大多都是以独立学习的模式为主,课前与文本对话大多指学生的课前预习。小学正是一个充满童趣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与课本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与数学课本成为朋友。学习在课前与课本对话时,要仔细观看课本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出现感觉就像是一个刚认识的陌生人,要想与它熟稳起来,那么先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有对话条件。当了解过后,就是与知识亲近的过程。在学生逐渐对新知识预习了解加深后,会建立一些自己对知识存在困惑的问题。当教师对新知识讲解的时候,就是学生与数学知识的第二次相遇。

(二)课时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

在讲课中,教师依旧不能放松学生对课本的对话,因为只有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投人到与课本的对话中去,才能够在教师教学的引领下,解决掉课前与课本对话中产生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与数学新知识关系更进一步的关键,在教师和教学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自我理解与知识教学产生共鸣,知识认识逐渐深人。

(三)课后与文本对话,深入反思

课后与文本对话,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过后,学生必须要进行课后知识梳理,才能真正将数学知识点奠定。这个过程,学生主要进行学习反思,一是梳理整个知识点思考路径;二是让学生对比发现各个阶段不同的学习感悟、它们之间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各个过程中主要做了什么工作,通过反思不断改正自己在学习时的问题,主动提升学习质量。

总之,对话教学并不是简单理解的用对话促进教学,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随意的对话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那些看似随意的对话开展,实际上都是教师的精心安排。对话教学有不同的形式,用途也很多样化,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以外,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课本的对话、学生与课堂的对话,每种对话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使用。

一种特有的语言方式,更是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语言文化,是理解和学习特有的语言方式,特有的语言文化极好的材料。

课标指出:古诗文教学要体现出其特点,教出其韵味,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古诗文,展开想象,将凝练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复现或还原古诗文所营造的意境,从而获取古诗文的意蕴,体味古诗文所赋予的情感。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古诗文的特点,联系我校的实际,多年来,我校教师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古诗文教学的方法,即: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法。

二、模型概要

“以读代讲古文新读”学习法,是在教学古诗文时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模式。全过程分四步,即:读中学读,读中释意,读中悟情,读中人境。它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文字字翻译,句句精讲,老师一一对译,孩子们奋笔疾书的死板套路,不再将古诗文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而是以读为主线,学生在读中轻松地学习古诗文,故称“以读代讲古文新读”。

三、操作程序

学习古诗文,我们用的是“以读代讲古文新读”学习法。“以读代讲古文新读”学习法,是在教学古诗文时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模式。全过程分四步,即:读中学读,读中释意,读中悟情,读中人境。

1.读中学读:学生朗读古诗文,读出诗的韵味,读懂诗的大概内容。这里的读指音读伴意读,是指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读得朗朗上口,字正腔圆,音韵优美。学生从字音,节奏,整体逐层学习,理解把握古诗文的大意,为深人学习做准备。

2.读中释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阅读资料、互相交流、教师点拨、自己感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解古诗从小处着眼,字词人手,理解做到准确无误,实现了从部分到整体的把握,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同时抓住重点词,特别是“着一字而境界出的文眼”,往往有一字抵万语之效果,扣住诗眼把玩,明确古诗文主旨,这就叫做“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3.读中悟情:在解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朗读诗文,读懂每句诗所表达的意思。再读懂整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作者融人诗的情感。课标要求,在诵读中理解诗意。朱熹曾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百精熟,精些后理自见得。”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明晓诗意,在诵读中复现古诗画面,在诵读中体悟感情。

4.读中人境:人境,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与重点。“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为亲。”学生只有走进,融人,复原古诗文的意境,才能与诗人,作者的情感和心灵发生碰撞,才能感受语言的瑰奇与魔力。教学中借助电教媒体,想象结合诵读等多种方式,将抽象凝练的语言用具体的图像,音乐等串联成一个可视可感的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情不自禁地融人古诗文所叙的情景。不同的意境,往往取决于作者不同的人生阅历,故此,古诗文的意境正是作者感情世界和生活经历相容而成的。这样将古诗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感悟,外延由此接通,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四、模式讨论

“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法结合古诗文特点,关注两个方面:

1.诵读。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策略。这是由古诗文文体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因为古诗文的语言凝练含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明快,抑扬顿挫,还可以培养语感,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所以教学唯有引导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充分感受作品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促进思维。文无达话。很多古诗文的意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明晓其意,体悟感情,让诗情画意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人情人境,陶冶思想情操。

2.想象。古诗文教学需要想象的介人,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人诗“境”还原文章描绘的形象画面。通过想象,文中的J清感才会流溢出来,学生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相融。如,在教学《伯牙绝弦》的时候,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通过创设情境,孩子们通过想象体会到,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知音。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味,学生自然进人古诗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吟唱。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