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11/28 阅读数:324

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刘爽,郑燕林,阮士桂

摘要:微课程因其表现时长的有限性、应用情境的多样化、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较之传统课程,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有着更高的要求。从ARCS模型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出发,探讨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界面三大维度的设计要点。研究认为优质的微课程应该学习目标明确、知识内容精致、表现形式适切、支持学习者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整合,具体表现为:(1)微课程目标设计应突出目标的“明晰性”与“关联性”设计;(2)微课程内容设计应强调内容的“构成设计”与“表现形式设计”;(3)微课程界面设计应关注界面的“布局设计”与“交互设计”。研究期望以ARCS模型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微课程,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目标、内容与自身的关联性,从而维持学习的动机、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促进学习迁移。

关键词:微课程;ARCS;学习动机;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可汗学院、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微课程作为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内容层面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与开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基于对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以及同一时间注意范围有限性的认识,微课程提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设计的微型化。虽然目前针对“微课程”的定义与特征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并且“微课程”常常又被表述为“微课”或“微视频”,但是大多研究者都倾向于将“微课程”定义为面向微型的、一定的教学目标,经由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微型视频表达,承载了一定的教学活动,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相关性的一系列微教学内容「11f21。单一的微课程大致时长5-10分钟,多个单一的微课程则组成一个系统的、面向某一系统教学目标的微课程体系。单一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知识讲解、技能观摩、实验演示、习题讲解、集体答疑、数字故事等类型。无论是单一的微课程,还是整合的微课程体系,无论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的微课程,都需要立足于对教学原理本身的理解给予精心的教学设计,尤其要重视如何在单一微课程有限的时长内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能够积极地、有效地、持续地、可迁移地进行主动学习,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关键。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John·M·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众多从事教学设计与实践工作的研究者与教育者的关注「3〕[4]。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要追溯到Keller于1979年在《动机与教学设计:理论视角》中基于期望价值理论提出的动机系统设计思想。经过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在 1983年正式提出动机设计模型的四要素,即兴趣(Interest)、相关(Relevance) ,期望(Expectancy)和满意(Satisfaction),后经修改最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ARCS动机模型,与其他动机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ARCS模型并不重视对动机内涵与类型的抽象界定,而是在实践层面分析动机的生成机制并据此提出适切的教学策略,认为学习动机的生成依赖于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四个既具有层次递进性又高度相关的动机过程。相应地,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资源,利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支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生成与维持。“注意”是指学习者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对学习目标与内容具有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愿望;相关”是指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符合学习者的客观需求,符合学习者当前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联系,对于学习者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价值;自信”是指学习者对于自己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所面对的学习情境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准备,具备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信念;满意”是指学习结果符合学习者的期望并且产生积极的作用,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ARCS模型视角下,动机的激发不是最终目标,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才是最终目标。笔者认为ARCS模型对于微课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ARCS动机模型所提出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策略,就微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与界面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60 百度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