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获奖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获奖
《人民的名义》透出的教育观
摘要: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强势出击、引发热议。这部严肃与娱乐并存的剧集也体现出爱岗敬业、不畏权威、正直公正、反思自我、热爱学生等教育观念。通过本篇文章,让我们在追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教育;教师
近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起全民追剧狂潮,甚至轰动了海外。该剧通过影视手段,刻画出一系列反腐故事,响应党中央的反腐主题、突出反腐决心、弘扬社会正能量。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可从中悟出什么教育哲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谈谈吧!
一.爱岗敬业
剧中的角色,有贪得无厌的贪官,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清官,贪官最终落马,而兢兢业业的清官一直深受人民的爱戴。剧中的市委书记李达康,是一个正义无私的人民好官,时时事事为人民着想,大公无私、正义凛然,在剧里受人尊敬,在剧外也是火了一把,微博上、朋友圈里无不称赞着这爱岗敬业的好官员。试想,如果他没有坚守爱岗敬业,又怎会受这么多人的喜爱呢?
同时,“李达康书记”也让角色的饰演者“吴刚”刷了一把存在感。吴刚从事演员职业已经二十年多载,饰演了上百个角色,对每个大大小小的角色,他都用心诠释,丝毫不肯懈怠。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对演员事业的热爱,才使他收获了自己的成功!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像优秀的官员一样爱岗敬业,为人民着想;像实力派演员一样坚持自己的事业,不放弃梦想,教育事业崭新的春天又还会远吗?
无数乡村教师正是怀着爱岗敬业的精神,才会让知识的雨露公平地浇灌着每一株祖国的花朵;无数平凡中默默付出的教育工作者也正是怀着爱岗敬业的精神,才会日复一日不辞幸苦地努力工作,默默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己之力。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教师的爱岗敬业,才能让祖国教育开出成功的花儿!
二.不畏权威
剧中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勇于查处贪污的高级官员,满满的正能量让民众纷纷为其点赞。他的一句句反腐名言更是体现了他的铮铮傲骨:“只要犯错了,不管大官小官都要让他们接受法律的制裁...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最终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
剧中还有许多工作者的不畏权威值得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学习。当然,我们学习的重点不是学如何查处官员,而是要学习这种不畏权威的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对“标准答案”、“标准解法”要敢于质疑,提出不同的方案,耐心聆听学生不同的声音,不要用一句“标准答案才是正确的,其他都是错误的”,将思维的鸟儿禁困于囚笼之中。
教育中的不畏权威还指对教育方法的活学活用。如今,不少年轻老师一直按照“有资历”的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固步自封、千篇一律,这种权威需要打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法也需要进步,课堂教学应该更活跃、更多媒体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正直公正
不管是《人民的名义》中,还是日常的生活里,正直、公正都应该是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人民敦促官员要正直廉洁,教师也要教育学生们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更要以身作则,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关系应该是公正、坦荡的,不是庸俗、充满利益的。因为权势、金钱等原因不公正对待学生,只会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玷污社会风气。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用正直公正来言传身教。我们希望学生们都能成为参天大树,就应将爱的光芒均匀地洒向他们。教师,是一项纯洁伟大的崇高职业,不要因一己之私玷污了这洁白如玉的职业!
四.反思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圣人都在反思自我,我们又有何理由拒绝?
《人民的名义》中遇到贪官,各部门懂得及时反思,及时检讨,避免再犯错误。对于咱们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也应时刻反思自我,反思对学生的问题处理是否得当、本节课的讲解过程是否有所疏漏、是否换一种讲解方式会让学生学的更明白等。只有当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才会使教学由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学者型。
富兰克林曾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教师如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地补充知识,是很难教好学生的。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日,各学科间的渗透、交叉趋势日趋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反思自我,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更能适应学生。
五.热爱学生
作为官员,我们要以“人民的名义”,一切为了人民;作为老师,我们要以“学生的名义”,一切为了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是教师的使命,也是教师的荣耀。罗素曾言:“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人格还是智慧,学生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阳光、雨露、食物和水源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其他生物所不同的东西——就是热烈而真诚的爱心。
老师对学生的爱,反过来也会让学生转化出对教师的爱。用师爱来沟通师生间的感情,能够取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把教师视为朋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才能载起学生成长的小舟。倘若缺少了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无法远航到成功的彼岸。
《人民的名义》把握时代脉流,将敏锐的反贪题材影视化处理,透出爱岗敬业、不畏权威、正直公正、反思自我、热爱学生等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学习。了解《人民的名义》透出的教育观,让我们在追剧的同时能够不忘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