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兴致勃勃的情绪,使英语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1、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
1.1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学生一般要遵从教师的指令。否则,教师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难以建立起来。
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换其角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1.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教师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享他们的情感。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1.3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2、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3、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相对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及时给他们以帮助。否则,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