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中式英语特点浅析(一)
陈三东
摘要:英语学习中常出现中式英语,本文从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及语用的层面分析了中式英语的特点。最后指出了避免中式英语的几种对策。
关键词:中式英语;避免;对策
中式英语(Chinglish),也叫汉式英语或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在我国,由于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存在着很多不同,而且,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在掌握了母语后开始,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养成了用母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时,他们习惯于从中国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考虑西方的国情及语言习惯,这样便造成大量的中式英语的出现。总结起来,中式英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层面。
一、语音层面
中国学生在发不出英语中的某些音位时,倾向于使用母语中的某些发音部位类似或听起来类似的音代替英语发音。例如,我们标准汉语中没有θ和e这两个音,但是我们有与θ和e发音部位和听起来都很类似的s和d,大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都很自然地借用了汉语中的这两个音,把θ和e发成s和d,从而造成了中式英语。再如,英语和汉语中都有r这个音,但是这两个r是有区别的。英语中的r要求有摩擦,不像汉语中的r那么简单平实,只要卷舌就可以了。大多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干扰,用汉语里的r代替英语里的r,发r开头的英语单词时,摩擦都不够。就好像大多数美国人学汉语时,由于受到他们母语的影响,会在发“热(re)”这个音上用上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发成“re”一样。中国学生发英语的r音时也会受到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二、词法层面
在词汇方面,我国英语学习者经常出现的中式英语主要有六类,即生搬硬套、用词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和累赘、过多使用修饰词、褒贬误用等。
1.生搬硬套
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化”字,有的可直译,譬如:“经济全球化”, 译成:economic globalization 。但不能一律简单译成“ ize”, 譬如把 “国际关系民主化” Democracy should be practice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译成: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democratized .意思就走样了。 再如, 学习者经常把一些英语词汇按汉语习惯来翻译 , 把“吃药” 译成“eat medicine” , 把 “ 注意身体” 译成 “ notice yourbody” , 把“ 就业问题” 译成“employment problem” ,把“ 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译成 “ an outstanding politician” , 把“ 光阴似箭” 译成“ Time flies like arrow .”等等,完全不顾英语语法规则,生搬硬套。
2.用词不当
学生在翻译时,由于受到汉语对等词或词组的影响,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错误。例如:
(1)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请通知我。
误:If he happened anything , please let me know .
正:If anything happened to him , please let me know .
(2)事故就发生在校园外。
误:The accident was happened just outside the campus ..
正:The accident happened just outside the campus .
以上的两个例子中的误用部分,存在着非及物动词的及物化和被动化的错误现象。这是因为happen一词的汉语意思是“发生”,该词在汉语中后可接宾语,因此学生按照该词汉语的使用习惯,将happen当作及物动词来使用,于是出现了用词不当的错误。
3.词汇搭配不当
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往往只记住了词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而忽略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和用法,把词语和语境孤立起来,因此受汉语影响,产生词汇搭配不当的错误。例如:学校食堂的青菜价格很贵。
误: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expensive .
正: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high ..
以上例子属于典型的词汇搭配不当。学生在学习“expensive”和“send”两个词时,只记住了这两个词翻译成汉语的字面意思,即和“贵”和“送”,却不知词语的搭配和语境。事实上,当表示某件物品的“贵”或“便宜”时,是可以用“expensive”或“low”,但表示价格的“高”、“低”时,则应该用
“high”和“low”两个形容词。
4.重复和累赘
汉英两种语言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那就是“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汉语不怕重复,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所以汉译英时要千方百计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2]否则,容易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例如: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relations ,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 .b .To promote China -US relations ,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vice versa .例句b避免了重复,比a要简练顺畅一些。
5.过多使用修饰词。
汉语中经常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一字一字地照译,否则往往强调过头,效果相反,削弱了原文的力量。.例如:
“彻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 , “smash”本意就是 break completely , 已经包含了“彻底” 的意思, 加上 completely 语气反而弱化。
“完全征服” completely conquer , “ conquer”不可能是 partly .
“极为可耻”extremely shameless , “shameless” 已是最高级。
“伟大的历史性转变” This is a great historic change .在英语里 ,historic 已经包含了 great 的意思 。
6 .褒贬误用
许多英语中的贬义词被我们学生用作褒义词。例如,如果我们对一位美国朋友说“Is that old man sitting there your father”他一定会反感, 但如果将 old改为 eldly ,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因为 old 有“ 老而无用”之嫌, 而eldly 则有“年长受尊敬”之意。 再如 busybody 在英语中的意义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 绝对没有褒扬一个人的意思 , 而学习者经常用它表示“大忙人” 。Intellectual 也不一定是中文所定义的“知识分子”,《韦氏国际大词典(第三版)》有一句“Intellectual is an ugly word --- it implies consummate snobb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