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对外汉字教学之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7/12/2 阅读数:513

对外汉字教学之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李丽

:字写教学不是外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外字教学的点,留学生在字学程中主要存在三大写偏,即笔画偏、构件偏、构偏。根据留学生写偏型,分析影响其字知的因素包括笔画因素、构件因素、构因素、言因素。因此,有性地行外字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字写能力。

关键词:外字教学字写偏留学生

汉字书写教学不仅是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难点。对习惯于字母书写形式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而言,汉字难认、难记、难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同于字母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据义构形的,词义和据词所造之字形在汉字里是统一的。然而,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至现代汉字阶段,其字形已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线条的笔画化、书写的笔势化及形体的简化,大多数汉字原初的形义统一关系不能直接显现。这对留学生的汉字认知和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他们初学时不免会带有的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出现了许多偏误现象,有针对性的分析其汉字书写偏误类型并深入研究影响其汉字认知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一、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类型

关乎汉字书写的重要元素是笔画、构件与结构,结合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其偏误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笔画偏误

笔画是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有始有终完成的书写单位,包括笔形、笔顺、笔画组合方式、笔画数等属性。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没有掌握好都会形成汉字书写的偏误,留学生汉字书写学习过程中的笔画偏误体现在:其一,未注意到笔形变化而混淆,如混淆“子”与“孑”、“天”与“夭”与“无”、“风”与“凤”、“刁”与“刀”、“仑”与“仓”、“毋”与“母”、“卅”与“州”、“计”与“汁”、“叼”与“叨”、“拔”与“拨”等字笔形。其二,未注意到笔画间关系而混淆,如混淆“天”与“夫”、“末”与“未”、“士”与“土”、“汩”与“汨”,“戊”与“戎”、“七”与“匕”,“己”与“已”与“巳”等字之间的相离、相接或相交的关系。其三,在原有字基础上增损笔画,如增加或减少“代”与“伐”、“厂”与“广”、“弋”与“戈”、“氏”与“氐”、“勿”“匆”、“乌”与“鸟”、“爪”与“瓜”等字的笔画。其四,未注意到笔顺规则而形成的偏误,如“寒”、“赛”、“塞”字“宀”下的形体本应分层书写,即先写“横横竖竖横”再写“撇捺”,而许多学生忽略笔顺规则,将其中的两“竖”分别与“撇”、“捺”连笔写作“横横横撇捺”。再如将“专”字上下分离,写作“横竖横”即上部作“土”。

(二)构件偏误

构件是汉字的构形单位,当一个形体被用来构字,成为所构字的一部分时,我们称之为所构字的构件“木”和“风”是“枫”的构件,“日”是“晶的构件。留学生汉字书写学习过程中的构件偏误主要表现在:其一,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字母与汉字构件进行比附,并将汉字构件置换成形近的字母。此类偏误在留学生的汉字书写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例如,将构件“竹字头”写作两个字母K或F,将构件“口”字写作字母“B”,将构件“皿”横写作字母“B”,将构件“阝”写作字母“β”,将构件“口”写作字母“O”。其二,混淆形近构件,例如,由于混淆形近构件“目”与“月”而将“盲”下之“目”误写作“月”,由于混淆形近构件“竹”与“艸”而误写“篙”与“蒿”,由于混淆形近构件“贝”与“巾”而误写“贴”与“帖”,由于混淆形近构件“木”与“扌”而误写“析”与“折”,由于混淆形近构件“氵”与“讠”而误写“没”与“设”。其三,受语言影响的构件趋同偏误,受词语组合关系的影响,为记录该词的某一汉字增加或改换构件形成与另一汉字的构件趋同偏误。例如受“决议”一词组合关系的影响,将“决”字的构件“冫”改换为“讠”以达到与“议”字趋同;受“记忆”一词组合关系的影响,将“忆”字的构件“忄”改换为“讠”以达到与“记”字趋同;受“语言”一词组合关系的影响,为“言”字增加构件“讠”以达到与“语”字趋同。

(三)结构偏误

受字母文字书写形式的影响,将本为左右结构的汉字从中间分开,使汉字的每个构件各占一个单字空间。例如“期”写作“其月”、“视”写作“礻见”、“馆”写作“饣官”、“很”写作“彳艮”,“炒”写作“火少”、“较”写作“车交”、“阳”写作“阝日”,等等。留学生书写此类汉字时,若无方格或田字格的限制,结构松散尤为明显。这类偏误的形成是将合体汉字的构件与字母相对应书写而形成,主要受母语文字负迁移的影响。汉字的书写是二维平面型的,字母文字的书写是一维线性的,因此,留学生书写汉字时,习惯性地按照字母文字方式书写,自然无法凸显紧凑的方块汉字特点。

二、影响留学生汉字认知的因素

根据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类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留学生汉字认知的主要因素:

(一)笔画因素

其一,笔形的影响。汉字与字母文字在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字母的线条形态主要分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几乎所有字母都由此组成,其线条具有更多的几何性质。汉字的笔形变化极其丰富,现代汉字基本笔形一般分为六大类———横、竖、撇、捺、折、点,是从汉字书写的众多笔形中归纳出来的,而基本笔形又含有许多变体,即派生笔形,如“提”、“横钩”是“横”的变体,“竖钩”、“竖提”是“竖”的变体,因为大多数“提”、“横钩”和“竖钩”、“竖提”是“横”和“竖”在书写过程中与其他笔画的书写连笔形成的。“点”是构不成“横”、“竖”、“撇”、“捺”的短笔,涉及的变体有“横点”、“竖点”、“撇点”、“捺点”、“折点”等。此外,即使同一笔形,处于汉字的不同位置时也会形成不同的形态,以“撇”为例,在“大”、“必”、“应”等字中其形态就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笔向水平的“横”、笔向垂直的“竖”与弯笔、连笔的“撇”、“捺”、“折”相比易识别,而基本笔形又比其派生笔形易识别,这不仅与视觉、知觉本身有关,更与弯笔、连笔的多变有关。因此,留学生往往将“夭”字的“撇”作“横”而字形误作“天”,将“孑”字的“提”作“横”而字形误作“子”。又如,汉字“旅”,虽然仅仅十画,其中就包含四个“撇”,加之“撇”的长短及运笔方向均有差别,误写情况很多。再如汉字“级”仅六画,但连笔较多,极易误写。综上,汉字笔形种类较多,构形较复杂,无疑会增加留学生认知汉字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辅助学生识记不同的笔形并明确相似笔形之间的区别特征,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笔形。

其二,笔画组合的影响。汉字笔画组合方式即笔画间关系———相离、相接、相交,如“小”属相离关系,“上”属相接关系、“七”属相交关系。对留学生而言,汉字丰富的笔画组合方式是不容忽视的认知因素。如上文提及的“七”与“匕”、“天”与“夫”就属于笔形相同而笔画组合方式不同,若不注意区分笔画组合方式便极易形成书写的偏误。因此需要教师格外注意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笔画,增强其笔画间的组合能力。

其三,笔画数的影响。笔画数是构成一个汉字的笔画数目,也是衡量汉字繁简程度的一个标准。一般来讲,笔画多的汉字字形识别难度高于笔画少的,即通常所说的“笔画数效应”。如“戳、戮”、“赢、嬴、羸”、“颖、颍”等字由于笔画繁多,加之结构相同,容易产生书写上的混淆。此外,汉字结构若相似,即使笔画数少也容易产生误写现象。如上文提及的“弋”与“戈”、“氏”与“氐”、“乌”与“鸟”等,再如“且”、“宜”、“直”、“具”等字中的横画数常有混淆现象。所以笔画数也是对外汉字书写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四,笔顺的影响。笔顺指一个汉字中在书写时各笔画的先后次序,是依据汉字字形的笔画构成而设计的最佳书写途径,按照笔顺书写汉字既便于书写,又关照到字形的美观。而习惯于字母的直线、曲线单纯构形的留学生,对汉字笔画的书写方向以及笔形的连接变化自然会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就抱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心态忽略汉字的笔顺,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自行设计笔顺,从而形成了上文提及的一些书写偏误。此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在于: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看重书写的结果———字,书写过程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另外,当按照笔顺规则逐笔分解书写汉字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是否按照笔顺书写汉字不便于查检,这些都会影响留学生对笔顺的掌握,出现笔顺偏误也就成为常见现象了。由上观之,我们不仅要注意笔顺规则的教学转化,还应强化教师和学生对笔顺规则作用的认识。

(二)构件因素

其一,母语文字负迁移的影响。留学生初接触汉字时,往往会将汉字构件与西文字母相比附。只要加以引导和训练,汉字整齐划一的方块形式可以给人留下明晰而深刻的印象,母语文字负迁移的影响也可以随之得以改善。

其二,构件类型的影响。有的构件提示字音,即音符;有的构件提示字义,即义符,若所学汉字是一音一义的单纯组合,便有利于留学生的认知。然而汉字的构件中还有一类纯形体构件,是由于汉字的历史演变或人为规范而形成的记号,当同一符号形体成为不同汉字的区别符号时,使得汉字的认知难度提高,只能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而学生记忆不准确时自然就造成书写偏误。此外,对留学生而言,区别形似构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会影响其汉字的认知。

其三,构件组合方式的影响。构件的左右、上下的两相对称组合较易识别,而较为复杂的构件组合方式对留学生的认知和书写会形成一定的阻碍,如义符占一角结构的“栽、载、裁”、半包围结构的“邀”相较左右结构的“村”、上下结构的“宇”书写难度自然增大。此外,汉字中含有斜向构件的,书写时往往容易发生构件偏转,如将“夕”写作“月”字的缺笔,将“多”写作两个横向平行的“夕”字或作“朋”字的缺笔。再如,含有构件“头”的“买、卖、实”、含有构件“冬”的“终、图”等,其中上下两点误作横向平列的两点或两短横。汉字构件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识别难度自然增大,在识记和书写时容易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应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汉字构件的组合能力。

其四,构件形似干扰的影响。形似构件之间虽然有着足以形成对立的区别性特征,但区别特征细微,不易于识别。形似干扰而误在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中所占比例较大,带给留学生的困扰度之高也是不可低估的。形似的干扰还体现在相似构形的笔画数量以及笔画间关系方面。例如含有形似构件“口”、“日”、“目”的汉字“响”与“晌”、“晴”与“睛”、“咋”与“昨”等容易产生书写偏误。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一偏误现象,教师可以采取集中教学,即系联含有相似构件的汉字,分析其同中之异。

(三)结构因素

由于汉字与字母文字所记录的语言不同,这两类书写符号的排列原则不同,二者的内部空间和相互比例亦存在差异。字母文字书写时按词分隔,依据所记录语言的音节数和音节内部结构,随字母多寡决定文字长度,空间上是以字母为单位的。而汉字的构形既要顾及笔画又要考虑构件。因此形成这两类文字结构上的差异:字母文字以字母为单位单向延展,不存在复杂的空间结构设计,构形简易、单纯。汉字则结构复杂多样,对于构件较多的汉字而言,需要顾及空间分配的合理平衡、笔画与构件组合的和谐美观,加之汉字线条形态的丰富、笔画与构件间关系的多样、构件的数量多变,既要使每个汉字占有相同的空间,又要呈现出其区别于他字的构形,所以汉字的结构复杂度远远高于字母。当习惯字母书写的留学生将汉字结构与其母语文字结构进行比附时,便出现了前文提及的结构偏误。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知汉字的整体感、空间感及和谐感,使其潜移默化地熟悉并适应汉字笔势之间的协调,明确笔画、构件在汉字结构中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语言因素

其一,汉语字词常用度的影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因此汉语词汇的常用度自然会影响汉字的认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由于其意义相通而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识记这类词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时,其常用度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此外,留学生学习汉字、汉语时,对第二语言的认识更多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讲授,所以教材中该字、词的复现率及其出现顺序也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出现越早、出现频率越高的字词会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但由于初学者对汉字、汉语词的认知处于一个非成熟和稳定的阶段,所以“先入为主”有时也会导致负面的影响。如“风”虽属常用字,书写的错误率却很高,常被误作形似的“冈”字,然而“冈”却是非常用字,原因何在?因为留学生在接触“风”字之前,已学过“刚”、“刚才”、“钢笔”等字词。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汉语词常用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其二,汉语词构成的影响。汉语词的构成基础是语素,由于留学生对语素与词的关系不甚了解,会将语素在某一词中的位置加以联想固化,再将这一认知泛化至其他词的构成中,就形成了偏误现象。他们会根据已学的含有一个相同语索的词序进行改写,例如,受“结婚”一词语素位置的影响将“婚礼”写作“结礼”,受“休息”一词语素位置的影响将“川流不息”写作“川流不休”。初学者对字与词的认知是一致的,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确字与词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并非是一一对应的。

书写教学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认读相比,汉字书写的难度更大,因为它需要完整无误地重现字形。但只要教师遵循汉字教学的规律,针对影响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汉字的构形要素,运用适合留学生认知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以减少学习者学习的难度,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果。

360 百度 中国知网